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诗便是《行行重行行》,似乎便为此诗集奠定了别离之思的基调。细细读来,也确是如此,伤别离之句俯拾皆是,怕是思念之情亦是时人常品。
此诗第一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世间生离死别为苦也。若死别也罢,毕竟阴阳两隔亦非人力可达。然最是伤情者乃生别离,楚辞中言:“悲莫悲兮生别离”,人将远行,何时能归?此诗中时空的意象亦多处使用。如“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万余里”极言其距离之遥,二人便各在“天一涯”,空间的距离造成了情感上的悲痛,于是自然引出“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此中便有时间距离隐藏其内,“安可知”,怎么能够知道,这个句子中将对两个人相见的时间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这份思念也便很长很长。古人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若是如此算法,两个人能之间又将隔了多少春秋?客观的时空距离与主观的心理距离的融合让思念之情更加深沉而令人心生共鸣。后文中又言“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衰老随时间而至,但是如果这时间里又多了无数的思念,那么衰老不仅与时间相关,还有情感的折磨,于是,岁月匆匆流逝,时间让思念的人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美貌,这最难承受的人间之苦就在这朴实而真挚的诗句中流淌,恰如李清照离别丈夫的感受:“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数着日子过,那时间得有多长,而更漫长的是心中无尽的思念,“剪不断,理还乱”,就情感的纯度与凝练含蓄而言,古诗之思居上,而从情感的细腻深刻而论,宋词之思在前。此处不必比较诗词优劣高下,但品思念之情无论历朝历代都难逃其苦。
再看《庭中有奇树》,依然言道路之远:“路远莫致之”,折条欲寄,却难相送,以其空间距离太远。时间自然也长:“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种情感与《涉江采芙蓉》又有相似。“攀条折其荣”“涉江采芙蓉”均言采之物,然一则“路远莫致之”一则“所思在远道”,皆指路途之远,心意难寄。最后“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以晚”异曲同工,生别离而苦度岁月,在时光的流逝中默默终老,其情可叹。
或又如《迢迢牵牛星》,其中时空距离与思念之情的融合更加巧妙,牛郎织女二星只隔银河一道,距离看似很近,且“河汉清且浅”,然而看似最近的距离却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正如一首现代诗中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当然,此处两人“脉脉不得语”中“脉脉”一词便可知二人皆知对方情意,那么困难是什么,是不能联系,无法言语。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非但无法触及且不言不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可视为此诗中的距离:我站在你的面前,却无法告诉你我爱你。
距离就是如此残忍,远了的无法相聚,近了的依然无法相守,便一任思念之情肆意奔流,流过文字,流进读者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