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我不是第一次去了,还记得小时候刚下火车,在招待所里眼见着一个工作人员,右手一个大馒头,左手一根大葱,左一口右一口吃出了绿林好汉大嚼牛肉般的豪爽,嘎嘣嘎嘣的声音馋得我口水直流。
这次去,再次被shock到,看到街边一群大爷大妈围在一家杂货店门口,人手一个塑料袋,里面一整袋黄亮剔透的散啤,上面浮着一层白花花的泡沫,插根吸管,拎着袋子边喝边聊边下棋,不亦乐乎。
想起北京的各精酿啤酒吧里,各位梳着油头,俨然名流的公子哥们,端着罗斯福十号,侃侃而谈自己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朝鲜墨西哥等冷僻国家喝过的小厂啤酒,一小时后,连尿里都是精酿的灵魂。
相比之下,青岛人拎着塑料袋喝原浆的日常生活,就像落魄的贵族后裔,虽然接了地气,却毫不穷酸,反而充满了散尽千金后的放肆和浪漫。
三年前,38元青岛天价大虾宰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家人十年前来青岛,两个人也吃过价值800多元的蛤蜊和海肠。
所以这次来青岛之前,我也是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在国内旅游,大宰出血,小宰伤心,被宰不是太正常了么。
记忆比较深刻的几次,在大理,我一下长途大巴打了辆滴滴,结果一上车司机就反锁车门,递来一张油腻腻的塑料卡片,非要拉我和女朋友去他家住店,不答应不让下车。
在西藏日喀则,一个四川口音老板,热情地推荐我点一条鱼和一盘蘑菇,最后结账鱼960一条,蘑菇280。
在东北,算了,东北我不说了,怕左青龙右白虎的店主拿40米大刀砍我。
就连这次出发去青岛时,在武汉的机场坐个飞机,办票的小姐姐不容置疑地告知我:你们没有飞行保险,一人20,你补缴60元。她的语气那么严肃逼真,长期没坐国内飞机的我差点就信了,手已经不听使唤,条件反射去掏钱包了。
落地青岛,从机场打车回酒店那一刻起,我的心就悬在了嗓子眼,不停地看着计价器,担心它会突然发飙。
结果司机客客气气,高高兴兴一路用青岛普通话跟我聊着天,开到了酒店,和机场公示价格相差无几。
接下来,青岛向我打开了一幅画风清奇的旅游从业者画像——实诚、佛系、无欲无求,这是我在其他旅游景区,见惯了一张张利欲熏心的脸上,很少看到的。
一到酒店,服务员热心地送来了给小孩的玩沙工具和手绘地图。
粗看地图并无异样,不过是介绍青岛的各种名胜和美食,但细细一看,这位作者竟然是吐槽的一把好手!
比如说到青岛的地标建筑栈桥,画风是这样的:
“如果你喜欢海,远远地看一眼栈桥就走吧,这里到处都是人,远处有更美的风景,不要在这里挤了。”
说到小青岛,画风是这样的:
“远望即可,无须近玩。”
说到海底世界,画风是这样的:
“如果你不在乎门票出点血和长长的排队的话,倒是可以逛一逛”
怎么样,有没有一股异常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如果不是青岛人自己写的,我还以为是死对头写的抹黑文。这年头,敢这么跟你掏心窝子的人,也就只有青岛人了。
不,这只是个开头。
当我带着娃来到海底世界,站在梦幻水母馆门口,穿着工作服的小姐姐笑容可掬地告诉我:“里面没点大,随便转一圈5分钟就看完了。水母嘛,都长得差不离。你爽去海底世界看表演吧。”
等进去了,发现场馆虽然不大,但各种柱形水母箱和灯光布置,还真有点如梦如幻的感觉,科普图例也做得不错,并没有小姐姐说的那么简陋。
等我赶到了海底世界,找了个保安小哥哥询问美人鱼表演开始的时间地点,他憨厚地一笑:
“美银鱼有什么好看的,就是个真银穿了个尾(yi)巴在游泳,10分钟都演完了,没什么好看的。你真想看,沿电梯上大厅里去。”
这里工作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要么是真的单纯不做作毫无心机可言,要么就是掌握了一黑顶十粉的营销奥秘,被他们把期望值降到负分之后,当四只美人鱼配着音乐光影和真实的鱼类一起自由潜水的时候,我觉得这表演,竟然,其实,还挺精彩的?……
(搜青岛海底世界突然搜到了下面这张图,哈哈哈给你们看一下春节期间青岛海龟们的喜庆画风,土萌土萌的)
按朋友的指点,去海洋大学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饭。
一进院子就发现许多人在排队。
老板娘毫无谄媚迎客之意,反而一张哎呀你们不要爱我了的脸,把新来的客人一个个往外推:
“俺家菜上的老慢了,嫩带着小孩儿等不了,去别的家吧。”
“要等个半小时,嫩看等嫩吃上都两点多了,银都饿趴下了,快上别家吧。”
“嫩非要点菜也行,一次点好,白催啊,不加菜!”
老板娘深谙洗粉之道,许多意志不坚定的客人,只能默默被吓跑了,剩下的都是我等忠粉,表示饿死也要赖在这里了。
她才叹一口气,一张你们这么爱我,我只能接受了的开心脸,开始在各个犄角旮旯见缝插针地安排座位。
到了中午一点,她一看手表,自言自语说:
“安阳来(哎呀勒),俺孩子等不叠了(等不及了),快关门吧。”
于是晚来的客人,无论是打车大老远来的,还是周围的老熟人,都一律谢客,无论怎么哀求都不肯再多赚一笔钱。
和帝都某间小平房里吃烤串要先给老板鞠一躬的SM作派不同,青岛老板娘真的是凭本事傲娇的。不讨好客人的老板,视金钱为粪土的老板,一身硬气,在商业社会简直是“各一路”。
当我准备打车出去吃饭的时候,耿直的出租车司机看了看地址跟我说:
“木必要大车(没必要打车),嫩身后就是就是公交站,一块钱就到了。前边儿坐地铁也行,两块钱。”
到了餐厅,因为点的菜很辣,我问服务员能不能赶紧把冰沙先上了,我太辣了。
隔壁桌的一对情侣听见了,男生问我:你要不要先哈点西瓜汁?
我一边捂着嘴哈气,一边摆手谢绝他的好意,餐厅吃顿饭,还要蹭人家桌的饮料,我到底还要不要面子了!
山东大汉才不管我这种假清高,山一样的汉子噌地站起身,问服务员要了个干净杯子,拎起他们桌上的一扎西瓜汁,倒了满满一杯,给我放到桌上,说:看你辣的,赶紧哈吧!
我还能说啥?青岛银,真的是,太可爱了!
经过了天价大虾事件的重创之后,青岛的旅游业似乎变了不少,因为他们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靠坑蒙拐骗的一锤子买卖,最终只会毁掉当地旅游的生态,撸是撸不久的,唯有真诚待人,懂得克制贪婪,才是细水长流之道。
在知乎上,看到不少人评价青岛人的时候,会用一个“傲”字,说他们自大、清高、人人都有种迷之优越感。可我这些天接触到的青岛人,他们既有山东人的好客豪爽,又有沿海城市的文明开放,还有现代都会的克制守序,简直是当代都市人的标兵。
就在同一天,当我先生带着从哈佛来讲学的老教授在北京三环街头畏畏缩缩躲着车的时候,青岛的司机,已经懂得了在拐弯的时候停车,挥手让游客们先过马路。
当他俩在某著名景区被大门票、小门票、索道、电瓶车、摆渡车的一道道收费弄得心有戚戚的时候,青岛已经把海滩、公园、部分景点免费开放给所有喜爱这个城市的人们。
傲点就傲点吧,这些可爱的青岛银,凭什么不能先支生(骄傲)起来?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