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昨天
《千古诗心,从心开始》
《千古诗心,从心开始》的角度是语文、历史、德法这三科的教材是怎么样通过诗歌这样一种很特殊的形式来传递他们要传达的精神,不管是亲情友情,不管是家国情,不管是在德法课里面还是在语文课里面,还是在中国历史课本里面,都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贯穿其中。
康震在统编教材西部巡讲甘肃临夏站做《千古诗心 从心开始》的主题讲座
《语文》一年级上册:
小儿初入学
学习优秀的同龄人如何持续成长
在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上册,第一首古代诗歌就是《咏鹅》,这是整个语文课从幼儿园结束以后进入到上课的时候,出现的第一首或者第一篇古代的作品。
在众多短小精粹的古文中,为什么一年级上册要选《咏鹅》,三年级的时候要选《司马光砸缸》作为第一篇文言文?这其中是有规律的。
第一,这两个作者(或当事人)在当时都是小孩子,《司马光砸缸》的时候,他也就是7、8岁,因为年龄太大这个故事就不成立了。那么骆宾王写《咏鹅》的时候也就是七八岁,因为唐书里面记载骆宾王7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
第二,这诗虽然是小儿所作,故事虽然是小儿所为,但是影响力极大。
第三,这两个主人公后来都真正成才了,而不是伤仲永。
所以说为什么要回溯教材文本,这都是专家经过认真考量的,首先这两个事是真事,这首诗是真的骆宾王在小时候写的;第二这个也是名篇,小孩子写名篇,小孩子干大事;第三,后来他们得到了持续的成长,他们当年是神童,有神一般的行为,做出了跟自己年龄不匹配的,非常牛气的事情,长大也成才了。这不就是传统文化吗,传统文化就是在讲一个优秀的苗子是怎么持续成长的,他不仅仅是在讲这首诗。这首诗首先告诉你: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有颜色,有动作,有节奏,好背诵,拉到谁跟前背下来炫耀都足够。但是老师要讲骆宾王以后怎么样,司马光砸完缸之后还砸别的了吗,也砸了,他砸开了通向科举进士的大门,他还砸开了通向资治通鉴的大门,这是微言大义。要找小神童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多如数十万计,但这些人后来都泯然众人矣,这不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告诉我们学生的。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群雄纷争的年代
学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