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刚结婚,在朋友圈晒父母为她准备的嫁妆,我们几个结婚早的就集体开议关于嫁妆的事情。当时父母给我做了几铺几盖,没有别的贵重物品。回想的过程中我就想到,我更昂贵的嫁妆,是看不见摸不到,却影响我一生的,那就是父母长辈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传承给我的智慧,也就是今天我谈的家风。
我家不富裕,我们周围人家都不富裕,父母供我们上学,没有让我和弟弟在初中甚至小学毕业后就进入当时十分耀眼的魏桥油棉厂,或许对于村里很多人来说,我的父母都是不明智的。读书不挣钱,眼看着别人的孩子一个两个都去打工,家里生活立马好起来,翻新房、置农用车,让人眼热的很。我的父母没有那么做,他们坚持攻我们读书,爷爷奶奶姑姑大伯整个家庭都这样想。奶奶4个子女9个孙辈,我们每个人能力有高低、所长有不同,先后考出了1个博士、1个硕士、2个本科、4个专科,还有9人中最大的大哥他很早就入伍了,后来我们相继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家里长辈为了供我们读书,辛勤劳作,省吃俭用,苦不苦?我奶奶一个字不识,但是她也相信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们读书。我想说的,这就是我们家的第一条家风:尊重知识,重视学习。那是在上学期间,现在我们都参加工作,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对学习的认知,变为时时处处注意学习他人优点长处,立足工作学好业务知识,努力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内容不同但敬重知识的心态种在了我们心里。
做人做事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我爷爷是远近公认的老好人,我们都知道他吃了一辈子亏,却不亏欠别人。我奶奶是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也是村里的针线活儿高手,她一辈子大概只信奉“好好过日子”这几个字,靠拾粪、种地,把家经营维持得很好。我父亲是村里学艺最早的木匠,也是第一代的摩托车、农用车维修师,他经常还被喊去帮别人修各种农用器具,过路人的车坏了都能找到家里来。我的母亲是个与人为善热情温暖的人,深得大家信任,凡事大伙都愿听她意见。从小在我的眼里就感受到,我的家人,别人看他们,眼里有一种朴实的友好,起码没有人指点咱家什么。他们一辈子过自己的生活踏踏实实,对于村里街坊的帮助请求热情回应,我想说,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条家风,做事踏实肯干、做人真诚热情。到今天,每次回家奶奶都说,工作得好好干,不能打马虎眼,和人家共事都往好里处,谁没有用着别人的时候。或许她的认识永远不会到工作和事业的角度,也不知道什么叫团结,但她认为工作是饭碗,和种地一样,你得好好地“端”,别投机取巧;人和人都得将心比心,别不管不顾。小时候天天听,大了才明白,这些都印在我的骨子里。
后来我从一个孙女女儿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有了更多责任和担当,也渐渐明白了我们家很多日常中的深情。我母亲14岁就没了娘,我奶奶特别疼她,她最爱吃的菜,我不知道,但是我奶奶知道,母亲说她干活受累的时候,奶奶做了她最爱吃的炒鸡蛋。每次我们这些小辈回家,不论吃什么普通饭,父亲都说,叫爷爷奶奶来,吃什么不重要,他们盼着一大家人坐一块。爷爷奶奶身体如若不适,父母农活再忙,也会毫不犹豫先去就医。姑姑们即便是现在天南海北地照看下一代了,过节过生日都安排回来。我弟弟每个周末都来回跑400里地回家看爷爷奶奶,看他在老人身边夏天调试空调、冬天安装暖气,我们这些不能回去的孙辈从心里感谢他,羡慕他,因为他是在替大家尽孝。到我这,因为嫁的远,家人每次都嘱咐好好和爱人相处,他们相信两口子过日子,劲儿往一处使,肯定能过好。每次电话,母亲都说:“老人一天到晚看孩子累得很,你们哪儿做得不对,说你们都听着就好了,别让人家又受累又生气。”我想说,这是我们家风的第三条,孝敬父母长辈,夫妻互敬互爱。
比起在某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听到看到的,关于一些历史名人、文学大家传承给子孙后代的名言警句相比,我们的家风朴实得让人都经常忽视它,却被它默默影响一生。或许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修正对事物的认知、看问题的角度,但印在骨子里的东西不会轻易变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个人也要经常自省,让好的家风不断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