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刷了一遍重印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好的作品都具有常读常新的特质。帝王心术,三四官场政治,战争诡道,中间还掺杂了经济政治制度、人伦道德演绎。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书籍,写的是500年前的风云际会,也能让自己省身明志,拷问自己对于道德良知的认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
有太多的内容值得回味与分析,今天想谈谈明朝那些名臣将相。除了少数世袭爵位的武将,想要当官的第一步就是考试,好像和现在也没啥区别。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在唐宋时期蔚然成风,而明代的进士考试,每三年一次,每次大概录取150人,现在高考每年一次,每次大概录取......总体来说,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试+高级公务员选拔,其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每个进士及第的同学大概相当于现在各省市的高考状元吧,无愧国之栋梁,十年寒窗回馈的是远大前程。初入官场的各位,无不满怀热血,以鸿鹄之志师旷之才,践为官之道。当他只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暗流涌动的欲望充斥着明亮的朝堂,在这场游戏中,很多人变了,而有的人没变......
有的人明哲保身,忘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更有甚者,身居高位尊荣加身,滥用职权,谋求私利欺凌弱小。虽不敢苟同,但也能过理解这样的变化。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是“人情社会”,我们一边在茶余饭后批判着特权和不公,一边享受着“人情”带来的好处,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不同”。普通人如此,何况是手握大权的大人物呢?党争,弹劾,权谋的背后,均是利益二字。他们中的很多人变了,在残酷的斗争、仕途的坎坷面前失去了尊严与勇气,屈服于触手可及的权位与金钱.......
而有的人则从未忘记初衷,不求万贯家财,不求出将入相,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己任,是为千年之下,不朽。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其中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此中典范当属于谦。战场上,身先士卒,朝廷上,身兼重担。位极人臣,两袖清风。兵败土木堡后,一介文官的于谦凭借着保家卫国的极致信念,集结兵力,凝聚力量,最后力挽狂澜。看到这个章节,无比激动。真正有勇气的人,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心有畏惧,依旧坚定前行,这是信念的力量。从未上过战场,从未横刀立马的你,担任军事主官,看着城墙外的蒙古铁骑,心中相比也曾有过畏惧吧。纵然困难重重,毫无把握,但仍心存信念,才有对抗世间的勇气。
而另外有的人,虽然也变了,但是也值得同样的尊重。摸爬滚打之后,他们懂得了官场的规则。不再是空怀学识与抱负的愣头青,开始变得圆滑世故,阿谀奉承,只是在外表之下,赤子之心从未变过。
有如抗日名将戚继光,父亲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清正廉洁、保家卫国的将军。事实证明他只完成了一半,戚将军既收礼也送礼,左右逢源。但他仍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励精图治,训练戚家军驱逐倭寇,护境安民。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漫长人生之中也会面临着无数的选择,尽管之于历史犹如尘埃,之于自己却弥足关键。或许很难成为改变世界的超级英雄,亦希望自己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勿忘初心,坚守自己觉得正确且重要的那些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