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好友太不相同,三观一致,时间观迥异。我发现她总是喜欢看过去的照片,记录美好瞬间的小视频,聊天的时候也经常会说到以前的事。她也能停留在当下享受回忆和品尝此刻的美好。
我是那种说话做事就不自觉的朝向未来型,有次,她看到以前一张记录一起旅行的照片,就仔细回忆所在的场景,述说当时的感受;而我早已溜到未来,对她说,这些都过去了,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去其他更好的地方玩,要不策划下?
我就是那个不能安住当下的话题终结者;也是典型的抓抓落实者。
和朋友去烧烤,大家一边喝啤酒一边聊天很尽兴,回忆年轻时一起沸腾的美好时光。我就不自觉的把话题引到对未来的期待和生活规划上,一提到这个部分朋友们都会有所沉默。谁都是那个顶着压力的中年人,能不想则不想。
再说一件小事,我以前不喜欢买各种本本,认为手写日记或者画手帐太麻烦,我也不是那么喜欢写日记的人,不爱回想生活琐碎。一般有什么事都会记录在手机App上。
今年学习时间管理,让我对每天的时间占用有了由点到面的全新视野,就想把App上的每日工作计划搬到效率手册上,更加可视化。
当写下效率手册第一页开始到现在,只要哪一天早上不写这个本本,我就觉得一整天无所事事,顾虑重重。我喜欢效率手册而非日记本,因为效率手册是导向未来的规划工具;日记是记录过往。
这就有意思了,一个人的时间观确实能组成他特殊的质地,我的时间观属于未来型,喜欢计划,遐想,不在当下,以当下的辛勤换未来的美好,很容易焦灼。
我朋友属于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喜欢铭记过去发生过的美好,尊崇传统文化,家庭习俗,能体验到融入其中的快乐,但从不打破成规。
我们就是如此不同。不是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
津巴多教授这样认为。确实,时间观决定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比起性格或者说习性难以发生改变,一个人的时间是可以通过每天规划时间花园发生变化的。
时间观是什么?就是一个人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
津巴多教授提出六种时间理论,塑造人类看待世界方式的六种主要时间观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3061/efc9dc4c62d4c9fa.jpg)
1、过去积极的人聚焦于“曾经美好的日子”。他们可能保存相册、收集图片并且希望庆祝传统的节日。
2、过去消极的人聚焦于过去出过错的所有事物。“不管我怎么做,我的生活将永远无法改变。”
3、现在享乐的人生活在这样的时刻里——寻找快乐、新奇和感受,并且逃避痛苦。
4、现在宿命的人认为决策都是无意义的,因为预定的宿命在生活中发挥导向作用。“世事不可强求。”
5、未来导向的人为未来做计划,并且相信他们的计划终将实现。
6、超越未来导向的人相信死后将有一个更好的时代到来,他们在整个人生中都在为死后做着计划。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3061/fb4b904de54173c2.jpg)
津巴多时间观量表可以帮助每个人清晰的看到自己对时间的理解,指出每个人每个时间观上与他人有怎样的不同。特别有意思。
有想法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下津巴多时间量表测试一下。
人们都会自然而然的习得某一种时间为主导,因此人与人之间也太不相同了。经过多年研究,津巴多教授发现,如果单单以某一种时间类型为主导人生,可能会面临失衡。
比如我,只以未来为导向的时间观会让我陷入无穷无尽的目标中,翻越一座山后再来一座山,会牺牲掉很多乐趣。我朋友总是处在过去中,通过既往幸福经历的记忆来判断、评估和反应当前时刻的任何事物。
时间观对每个人生活和选择影响重大。比如在恋爱中的情侣更多是沉浸当下享乐,然而哪一方提出要规划下结婚以后的生活,如何计划生儿育女教育问题,你们的不同就开始呈现了。
也许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当下享乐的时间观拥有者,当下的感觉感受,是否能被满足是他的时间优先级排序,不是你的。
恋爱是当下的,婚姻则指向未来。
还比如,对健康重视度的选择。有的人喜欢每一顿都吃饱吃好,爱喝酒,即便超出身体承受范围;他们享受当下,认为健康还没有出问题可以不在此刻考虑;有的人可以很自律很节制,适可而止,这是典型的未来导向。
人在时间观上的差别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质地,没有优劣,只有如何能做到平衡,不单单以使用某种时间为主导。
未来导向的人需要多关注当下体验,还可以多回忆美好的过去,让发动机转速不那么快;沉迷于当下享乐的人可以想想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