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这样一句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
你是这样的人吗?也许你每天埋头苦学十小时以上,或者是熬夜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总之,你实在是太忙了,几乎没时间好好休息。
可是,你有多久,没有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思考了?
一个月?一年?两年?甚至从来都没有?
每天打着勤奋的幌子,糊弄领导、哄骗同事、感动自己,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无论是学生党还是职场人,最终让你脱颖而出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大的思考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提高思考能力呢?
01
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是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你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呢?
先认真思考一分钟,再接着往下看。
对我而言,如果能一直锦衣玉食,相比于工作和学习,我更愿意去花时间在另一些事情上,比如: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
以上这些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点: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即时快感(分泌多巴胺),而且这个过程毫不费力,特别容易上瘾。
就拿看电视这件事来说,最终呈现在你面前的电视节目无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东西,看似你在享用,实则是节目制作者在对你进行「投喂」。
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的那样:
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就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这种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
人是一种会习惯的动物,长时间处于某种模式中,就会很难跳出来。比如,晚睡、赖床、假期综合征......
同样的道理,看惯了这些根本用不着深入思考的东西,对复杂事物的接受度会慢慢降低。长此以往,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里,认知和眼界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中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被太多没有营养的内容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失去了自我意识,忘记了我们才是爸爸。
02
在信息爆棚的互联网时代,各路社交媒体使出浑身解数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五花八门的热点新闻不断吸引着用户的注意力,我们很容易放任自流,彻底放弃主动思考的权利。
通常情况下,被动接受的过程会更舒服,但游戏规则是别人制定的,所以我们进步慢,甚至止步不前。
掌握主动权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关键一步。那么如何掌握主动权呢?
村上春树说过,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因为他心里明白,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跳出舒适区,保持一颗随时思考的心,迎难而上,才是你最应该做的。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重磅推荐!15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籍,有很多读者表示,我认为这些书都枯燥得根本读不下去,只适用于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读。
事实上,我推荐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好书,值得每个人用心去读。你之所以不感兴趣、读不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陌生。
就比如,你不懂音乐,看别人在台上表演,心想这唱的都是些什么玩意,无感;但如果你是麦霸,听优秀歌手唱歌,就会觉得,这是什么神仙嗓子,简直开口跪。
读书思考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总在熟悉的地方待着,抵触新鲜事物,你的「认知层次」会很难提升。
不仅仅是读书,你需要有意识地花更多时间在需要思考的事情上,别忘了,人是一种会习惯的动物,再困难的事情,重复练习,最后都能内化成自己的习惯。
03
本质上,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有大有小,让你解决一个大问题就好让你建造一座高楼大厦,正确的姿势是,先把地基打牢。
参照金字塔原理:
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对于复杂的大问题,它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这里的「中心论点」,我们需要找出足够的论据来验证这个中心论点的合理性,整个过程就像打地基一样。你的知识存量越大,「理解层次」就越高,地基就打得越牢。
我们这个时代,读书依然是门槛最低、性价比最高的自我提升方式。你读过的书不会骗你。
2019年央视春晚主持阵容曝光,没有董卿,网友们纷纷坐不住了:
好想董卿,没有董卿的春晚少了很多年味。
很多人都知道,在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两分半钟的空档,董卿临时救场。
但是,当她在台上和观众即兴互动的时候,耳麦里时不时传出导播对空档的误判,一会儿说一分半钟,一会儿又说两分半。
整个过程中,董卿临危不乱,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色的肢体把控,掌握着节奏,铸就了这个出彩的“金色三分钟”,成为主持学上的经典案例。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分分钟妙语连珠,让你找不到任何的破绽。若是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就没有如此敏捷的思维,断然不可能处理好这样的突发状况。
读书正当时,劝君莫等闲。
04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思考,带着问题去阅读,而不是一味吸收作者的思想。
学生时期,我们总想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殊不知,很多问题,只有参考答案,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近期,在苏州高二语文统考中,有一道阅读理解题目,选自作家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有学生通过微博联系上王亚,请她作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王亚仅拿到6分!
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这是必然的。但存在即合理,想办法找出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自己观点,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成长方式。
最怕的是,困在定式思维的牢笼里,忽视自己内心的想法。
在微博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人类用了一百多万年的火,一直在吃烧烤,到了一万年前才想到:诶,我可以煮东西吃。
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很容易被权威声音、主观情绪、认知偏见、世俗环境等所影响。跳出定式思维,时刻保持警惕,才能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明兰对祖母说了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段话放到现在来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想看,喜欢某个人的时候,由于多巴胺与荷尔蒙的作祟,你可能只看到对方的优点,「选择性忽视」了他(或她)仗义背后的暴躁、体贴背后的多疑、温柔背后的滥情......当看清这些后,还能忍得下去吗?
你看,在有外物干扰的情况下,人的思考很容易受限,从而得出比较狭隘和片面的观点。反之,要想提高思考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尽可能从客观的视角出发,多向自己提问,让独立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以上,祝好~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图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