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昆明生活,不是故乡也胜似故乡了,爱恨情仇,那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戏了。无法用单纯的爱、恨表达对这个城市的感情,记忆象割断的绳子,一截一截的。对这里所有的感受,更象一种情结,一种发丝进入心脏,牵一牵不痛但会揪的感觉,文化巷就在这个感觉里。
其实30年来,去过文化巷的次数不多,搬着手指数数都能数的出来的次数,但每次提到它,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首先是名字——文化巷,听着就觉得很有故事,其次靠近云大,感觉就特别有文化,最后是这里的酒吧。三个条件一组合,一副景象就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寂静的酒吧,白衣飘飘的清纯女孩,眼神犹豫、才华横溢的男孩,静静坐在美好时光里。
多少年来,这种画面都没改变过,有一天我静静坐在文化巷里小的只能摆下3张桌子的泰国菜餐厅里,看着穿梭的人群,仔细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现实,这里就是一条小街道,杂乱、吵闹,有点小资,也有点小调,但不足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这是一个情结,文化巷是很多昆明小资的情结,文化情结、学院情结。环抱吉他,唱《恋曲1990》的岁月渐行渐远,青春带着梦想象肥皂泡一样幻灭后,剩下的就是钉在记忆中的想象幻觉,假以时日,自己都已经无法分清,哪些是曾经拥有的,哪些是曾经想拥有的。因为这两个的记忆一样的清晰、一样的甜蜜、美好。
文化巷是小众的,小众的美食——不太地道的泰国餐厅、印度餐厅、韩国料理,小众的酒吧,没有豪华的装修,没有热闹的音乐。小众的服装店,没有品牌,没有流行,没有上乘的品质。这里也没有大咖、没有故事。有的只是青春、风华。淹在城市的小角落中,独自寂寞着。也许有一天,它会象这个城市很多街道一样消失掉。但作为一个情结,它还是会被很多人记住、提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