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多元化时代,大家嘴上说讨厌小人,喜欢君子,因为小人前后不一,君子一言九鼎。其实自己很大概率就是伪君子,只是要看,摆在面前越来越多的筹码何时能让你变脸。无数的事实证明,时而鸽派、时而鹰派、时而感性、时而理性,更利于生存,毕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是在配比上,自己要掌控好。
说说生物角度的理性和感性。
在古代,当帝王将相遇见重大事件急需处理时,身旁总会有出现“请三思”,或者“莫要妄下定论,事缓则圆”等等类似的提示音。
古人也意识到影响决策的两大要素,第一就是时间,在极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考虑周全的。第二就是受情绪影响,在怒火攻心时,往往做出事后懊悔的决策。
现代,经过学者们的分析,人的大脑里有三个组成部分,按照进化的先后:
最底层的部分是我们人类跟爬行类动物共享的大脑,这个大脑主要管的是呼吸、运动这些活动。
中间的部分大脑是我们和旧哺乳动物共享的大脑部分,司职情绪。
顶层的大脑,是我们跟灵长目动物共享的大脑部分,司职理性。
当一件事发生的时候,最底层的大脑是最先被触动的。
比如生活在东非大草原的祖先,突然看见草丛里有动静,这时,他不可能停下来,冷静地用贝叶斯公式算算风险的概率,他当然是拔腿就跑,因此,人类存活至今。
这就是大自然写进基因里的原始本能,而且大脑由低到高的每个部分,耗能也由低到高。所以司职情绪部分的大脑,所做出的决策速度快,节约能量,且不够周全;司职理性部分的大脑,所做出的决策速度慢,耗能高,且比较周全。
为什么说比较周全,这就要再说两个有意思的例子。
在美国移民局,有很多人去申请避难,那申请避难的话,移民官就会不停地看,这个人有多惨,是不是应该给他一个避难通过。
结果申请避难的平均通过率是29%,但是给定前面两个人真的很惨,移民官通过了,下面一个人来,如果他的条件和前面都一样的情况下,通过的概率要降低19%。按理说,移民官应该用绝对理性去审核难民,可是,移民官觉得这些比较惨的、符合条件的人应该是随机出现,不应该连续出现,所以说如果前面两个都通过了,移民官会觉得下一个就不应该让他通过。
再说说以色列的一个法庭,有人对以色列一个法庭的案卷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规律:这个法庭判罪的轻重以及是否给予假释的案件数量,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上午9点半到10点审的案子,量刑会比较轻,接近中午12点,量刑一般都偏重,给予假释的量明显减少。
法律是固定的,法官也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差别呢?这中间起作用的是一个特别小的要素——血糖。上午9点半到10点,法官们刚吃完饭,血糖高,就相对平和宽容;血糖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包容性就会明显降低,对负面因素的感知能力会逐渐增强,最终导致了这个“奇怪”的结果。
没有绝对的感性,也没有绝对的理性,就连自己,也是由大脑三个部位所控制。所以,没必要价值一元,没必要非黑即白,学会与自己和解,命运女神最终还是会垂青伪君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