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谁之过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
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
感悟:今天听到一句很值得反思的话:孩子就是我们的复制品,我们怎么样,孩子就会怎么样。之前自己也说,孩子就是我的影子。我们不光要以身作则,而且也要说到做到。并且在要求孩子的时候不能够以大人的身份去威胁孩子,你不这样我就不理你了,你不这样我就走了。这让会让孩子充满恐惧感,从而让他们感到世界是不安全的。自己这方面问题很大,以后真得注意了,尤其是威胁孩子这一点,以前经常以关灯威胁他停止正在进行的玩耍。需要反思。
解决问题的时机
和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想立刻解决,不然就会思绪烦乱,寝食难安。
问题降临时,势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知道和帮助,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必然是有益的事情。问题拖的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感悟:还是拖延症的问题。知道问题存在,确实盯着不做,这样不光不能让问题自行消失,还可能越积越多。碰到很丑的青蛙,我们不能盯着不管,要把它一点一点变成蝌蚪,变成菜肴一口一口吃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