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个常说的词语当中单的某个字,换一种组合方式就变陌生了。
和朋友路过一家店,招牌中有“浙闽”两字,他说招牌不该用生僻字。
我说“浙江省”的“浙”,福建省的简称“闽”,这不生僻。
他又仔细看了看,那个“浙”真是浙江省的“浙”,再看“闽”呢?到底是不是那个“闽”?
他常听闽南语歌曲,但就总觉得招牌上的“闽”不是所认识的“闽”。
还有一个妹妹,说“鞠婧祎”怎么念的?名字里三个字都是生僻字,父母太不会取名了,害观众总是读错。
她说把“鞠婧祎”读成过“靶青伟”,我问她有没有把“鞠萍”读成过“靶萍”?
她说没有,她同学就有姓鞠的呢,然后她再一拍额头笑说,怎么会变得不认字了?
还有,她念“张婧仪”的名字时,知道“婧”怎么念,念“鞠婧祎”就觉得那是个特复杂的字。
另有一个女演员“菅纫姿”,也是很多人说她名字生僻难念,可是“草菅人命”,“缝纫机”,“姿态”,不都是常见词儿吗?
还有好多人认得“芥末”的“芥”,却不认得“视人命如草芥”的“芥”;
认得“中流砥柱”的“砥”,却不认得“砥砺前行”和“砥厄”的“砥”;
还有人说因“琅琊榜”和“琅嬛”,觉得“琅”字好高级,所以儿子的名字用了“琅”。
后来听别人说小时候写作文讲校园时,总要写“教室里传来了琅琅读书声”,她回忆起确实好多同学那么写过,突然就觉得“琅”字成了低幼普通字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186/86c14747c24a3a8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