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过大淀
出了三伏,清爽了不少,前几日三四级的风驱走了潮湿闷热。湛蓝湛蓝的天越发的高了。这样的好天气不出去游游,都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番苦心。
下午收拾清了店里的活,趁着时间还早,我迫不及待的骑上自行车就朝大淀头出发了,一路上的房屋都换成了青瓦白墙。看起来既干净又赏心悦目,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门洞里女人麻利的缝着地笼。从端村到淀头也可以走水路,左边的河道一路畅通,右边不走船的河沟里挤满了荷叶荷花。清风抚着脸,那么柔和。大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大淀头,过了老桥,我就已经轻车熟路了,一盆盆的荷叶点缀着通向淀边的路。很快来到“淀头荷风”楼前,满淀风光尽收眼底。几只木船停靠在水边,游客不多,船工们三三两两的打起了扑克,有几个老人悠闲的坐在一起唠着家常。我从左边的长廊开始走,脚下的淀水打着浪花,原来是不远处的摩托艇冲击着水面。爬上二楼的楼梯,玻璃建筑,一个宽阔的平台呈现在眼前。 我坐在门口的位置上,醉心于眼前的美景,不想挪步。落霞?没有,孤鹜?没有。简单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多么纯净的画面,偶尔几个快艇闯进这个安静的世界。多大的烦恼再此景面前也能释怀。不忍离去又得离去,前面还有更好的风景。原来游客都聚集在摩托艇的入口处。有一段长廊从主干道分出去,供遮阳伞下的客人休息。原路返回,正巧碰到北京的游客在码头那放摩托艇下水,那动作跟小时候我们推着游泳圈下水颇有些相似。美丽乡村建设火了大淀头,也给那些摩托艇爱好者提供了一片好的水域。右手边的长廊设计和左手边的不对称,一群人在那围着,原来是摸田螺的,长廊的下面铺有板砖,水刚刚没过地面。正好可以踩着上面。好家伙,田螺还不少,他们摸了有小半口袋,几个人正商量着怎么做好吃。泡沫板上种着水草和鲜花,浪头一过,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长廊中间几级台阶,村里的小朋友们在这学游泳呢,在这又找到了我儿时的影子。长廊的尽头,没有摩托艇经过的地方,风轻轻一刮,水面阵阵涟漪。平静,祥和。
大冰说,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我却只能朝五晚九,对于远方望尘莫及了。这淀水只能是我最近的灵魂栖息地。时不时来淀边坐会,身体,心里也会越来越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