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也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我们每一个人总是从只会数星星的孩童渐渐地锐变为心思复杂的成年人,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后会无期》中的那句话:孩子只分对错,大人才分利弊;当我们都在一点一点的蜕变时,却也在一点一点的丢掉一下东西;或许不是孩子想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小王子》讲述了飞行员与小王子的故事,文中讲述了小王子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里面最经典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是穿插了全文:“这些大人真是奇怪极了!”
这本书通过小王子的讲述他经历了六个星球,看到了六个人:国王、商人、酒鬼、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玫瑰花、狐狸等等。通过小王子的视角我们会清楚的看到这几种人分别代表了几种不一样的东西:国王代表权力、商人代表利益、酒鬼代表自甘堕落、点灯人代表奉献、地理学家代表知识、蛇代表死亡、玫瑰花代表随意漂泊的人、狐狸代表智慧;在小王子的眼中他只认同狐狸、自己最爱的玫瑰花、还有那默默点灯的点灯人;他们是美的,他们代表了真善美,通过孩子的眼光去折射出更加真实的情感;让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特征。

虚伪、权威、险恶、自甘堕落、爱情、责任在这短短的文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很难相信出埃克苏佩里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写下这本最佳读物。
大人总是会竭尽全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手段会显得如此的笨拙与不堪,这些笨拙的手段,看似为了孩子但是往往触及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弦。
童话是孩子开启心智的主要媒介。孩子们通过童话中展现的奇妙情节发散思维、认识世界,并能从中直观的认知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因此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可以“于内心深处建立一定的道德判断图式,从而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作用。”
在童话故事里,始终表达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即儿童一定比成人强大。他们敢于追寻如天方夜谭般的幻想、可以做到成人无法企及的事情、还能够发现成人难以体悟的生命之真。在童话里,儿童被赋予了人类独一无二的灵感,能够敏锐的捕捉尚未显示充分征兆的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从而显示出生命的神奇之处。在《小王子》中,作者将儿童敏锐的直觉加以放大,通过小王子对世界的不断认知以达到探寻生命“本真”意义的目的。“作者给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儿童的纯真,以儿童的身份和视角,出入成人世界,来讲述儿童成长过程中被忘却的曾经遗失的美好”,以达到“诉求现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园”的目的。小王子孩童般的无邪视角穿透浅易的生活表象,直达生命内里,深入发掘源自灵魂深处的、最淳朴的生命之真。被成人世界忽视的心灵的力量、真挚的情感以及纯真的美好,在小王子纯净的目光中铺展开来,进而凸显出“本真”世界的可贵。

“小王子”是整部故事的中心人物,他的身上承载着作者祈望回归纯真世界的愿望,并肩负着探寻人生真谛的使命。他代表着儿童纯净无暇的精神世界,并以洞悉世事的、属于孩童的目光发掘世间的真情和温馨。在他的眼里,人与人、人与事物、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自然的,未曾经受现代文明和成人世界功利思想的侵染。这种单纯的、无私欲的内心世界使他在看待事物时能够褪去浮相直观其本质。因此,他才能看出飞行员童年所画的图画是“蟒蛇吞吃大象”,而并非是成人所认为的“帽子”。因为,他懂得“用心去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纯净的视角与不掺杂质的内心使儿童始终坚持着对生命“本真”的守望。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追寻的是什么,因为那是通过他们不计回报的真心付出所换来的情感归依。他们明确心中所想,所以才能在沙漠中找到那一泓生命之泉。他们始终坚守着未被利欲熏染的“本真”世界,那是被隐匿于现代文明与功利思想背后的,珍贵的、纯朴净美的精神世界,是几乎被成人遗忘的心灵家园。
在对爱与责任的认知中凸显交往的真谛
童话表现的不是常识而是真理。它是一种理想的艺术,使人能够从中捕捉到生命的真谛。《小王子》在表现人类精神家园的可贵的同时,还凸显了交往的真谛,即对爱与责任的感悟。作者通过小王子“对爱与责任不断的领悟升华,表达了对人生本真的坚守、对温情的向往乃至对完美人生价值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理想”。它体现了人与人交往的本质,需要我们用灵性去理解、感悟、诠释。圣埃克絮佩里把生动的形象与深邃的寓意相结合,将爱与责任的主题直观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透射出交往的真谛。建立这种关系的本质在于你付出了真心和情感,在享受“驯养”关系带来的美妙感觉的同时,产生了一种牵系彼此心灵的责任感。这是一种以幸福和爱为前提的、人与人之间彼此需要的、独一无二的情感维系。对于小王子来说,玫瑰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为她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并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使她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狐狸使小王子懂得了交往的真谛: 爱一个人,就要对他负有责任。这是“驯养”关系的切实保障,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本质所在。
对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抨击
对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抨击是《小王子》的又一主题。作者在儿童和成人世界的“二元对立”中,抨击了虚伪、麻木的成人世界。在对儿童“本真”世界的守望中反观成人精神世界的功利性。并以小王子孩童式的眼光,透视出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成人的孤独和寂寞,批判了他们错误的价值观。故事全篇充斥着对“成人逻辑”的否定,使人们切身感受到精神家园逐渐失落的无奈。
成人的精神世界“尽是‘清规戒律 ’,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图,丧失了真情”。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他认知成人世界本质的感性资本。充分的经验积累,使他在看待成人错误的价值观时具有一种超出常人的、尖锐的洞悉力。小王子在旅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分住在不同星球上,性格、思想、人生观截然不同的六个人: 膜拜权力的国王; 爱慕虚荣的绅士; 为了忘记饮酒带来的羞愧而不断酗酒的酒鬼; 盲目追求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账目和数字的商人;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灯夫和只靠间接材料来认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脉和沙漠的地理学家,这六个人代表了人类的不同方面,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数见不鲜的典型形象,“他们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象征的手法,直白的展现了生活中的这类人的普遍共性特征,使形象更为鲜明。”他们是表现人类命运的“个体”碎片。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在小王子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只表现为一厢情愿的占有和守旧,却难掩他们内心的空虚与单调、盲目与刻板。小王子在旅行中透过成人的生活百态直面其精神内旨: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现代文明浸染了成人本来纯净的“本真”世界,使他们深陷权利、欲望、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他们忘记了“所有大人都经历过的童年”,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他们对人和世界认知不再出于心灵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欲以及固有的模式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当你向成人介绍一位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不打听他的基本情况,他们从不会问你: ‘他的嗓子怎么样? 他喜欢玩什么游戏? 他是否采集蝴蝶标本?’而是问: ‘他几岁了? 有多少个兄弟? 体重多少? 他的父亲挣多少钱?’”在成人的思维逻辑里,了解了这些就真正的了解了一个人。在他们充满功利性的眼光中,再美丽的事物也难逃被金钱标准衡量的厄运。“如果你告诉大人: ‘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 ’他们就会惊叹: ‘多漂亮的房子啊! ’”这就是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不同: 大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只在意“他有什么?”、“有多少?”而孩子们在乎的却是“他是什么?”这是儿童成人之间本质上的差异,也是他们难以交流的症结所在。
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埃克苏佩里自己内心的对白,飞行员是他自己,小王子也是他自己,只是飞行员是他长大了的自己,小王子是他内心深处的自己。爱与责任也是我最大的感受:与其得到他,还不如让他快乐,拥有不是最好付出才是爱与责任。为何小王子会如此的念想这自己的玫瑰花,那美丽的玫瑰花就是代表了他的妻子,他一直承认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对她多了很多的愧疚。

我很喜欢《后会无期》里的那个旅行者一句话大意如下:
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自己生命旅途中的片段,但是懂的人却很少,或许就那一个人,就那一个人。
每个人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往往不同的:或许是暴风骤雨、或许是惠风和煦,亦或者小雨缠绵;但是在对于情感时,我们更多地是放下,放下占有,担起责任。
与其他童话故事不同,《小王子》的主题似乎显得含蓄而复杂。圣埃克苏佩里将多重主题隐匿于生动的形象和意象之后,使这部童话故事显得睿智且意蕴绵长。作品运用平实浅易的语言、富于哲理意味的对话和具有典型哲义的意象,将趣味性和哲理性融于一体,使人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全新的感悟和体会。
随笔
1、大人永远不懂孩子的创造力与无线的学习能力,总是将自己的成人思维强加于此,活成自己没活成的样子,从不过问孩子想要的,而是这东西是我给你的你应该接受。
2、孩子的创造与想象是最美的,应该学会守护与守候。
3、满足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苛刻”,并充满耐心,因为孩子对世界一直都是充满幻想,请让这种幻想穿插在孩子的整个童年。
4、不要存在民族狭隘与民族歧视,更不能歧视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人生而平等,生而美丽。
5、世间万物,无论好坏,但是在出身之处确实善良的。
6、与其一辈子做成一件事,也不要活成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7、拥有不是最好的,付出才是关怀
8、有时候生活差的就是一种态度吧,但是要时刻记得忠实事业,拒绝懒惰。
9、爱情中,爱慕是短暂的,责任是永恒的。
10、死亡可以埋葬黑暗,但是阻挡不住光明。
11、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强权与野蛮,所以不要时常保持一颗玻璃心,但一定要保持黑皮红心。
12、人类只会了解自己驯服的事物。
13、在你认识我之前,我们是不需要依赖彼此,但是当我们认识之后,你是我的唯一,我也是你生命中的唯一,彼此成就彼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