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试着按照《三峡》(郦道元)的结构练习一下,作个示范,没想到越写越有趣味,此前去古坡的场景似乎在昨天,历历在目。但是每次我去古坡,也并没有想写的冲动,可能是当天的疲劳冲淡了罢。由此可见,所谓的“灵感”并非都是妙手偶得,也得硬着头皮挖掘一番。
今天总觉得诸事不顺,消极被动,不曾想,当我坐在电脑前,打开编辑器,一种前所未有的舒心愉悦暗暗袭来,好像在和二八女子目送秋波,听款款细语,浸淫其间,所有劳倦困顿尽皆消散。
说实话有点矛盾,发在这里是我不愿意的,因为发在这里将不能投稿,如果要投,还得删除这篇;另外,发这里也没有多大作用,读者并不多。姑且发这里,届时再删吧。
正文:
从县城到古坡将近一百里,山尾连着山头,山头连着山尾,翻过一座又一座。骑车前往,时而在山脚徘徊,时而在山脊颠簸。置身其中,难辨南北,怎分东西。刚出发,途中的山尽是苍白的土黄色,这种苍白冷漠无情地驱走了绿色。山头光秃圆滑,雨水是站不住脚的。相比之下,唯有古坡方圆的山,一片青翠,绿的可爱,仿佛一泓清泉,给人以清凉,犹如许多绿龟在此小憩,它们采天地灵气,取日月精华。
途中时时听见淙淙的水声。寻声而去,河水清且浅,忍不住想掬一捧濯在脸颊。水底铺满蚕豆大小的石子。我瞅着它,它瞅着我,无一丝朦胧碍眼。河水有时穿过岩间罅隙,又穿罅隙而出,如一条灵动的小白蛇,逶迤向前。如果要驾小舟,那确乎行不通。
到古坡的路迢递崎岖。如果骑车去则非常耗时,早上出发到古坡再到家,几乎一整天。回顾一天的行程,几乎九成的时间耗在了路上。路途遥远,也算古坡的一大特色,因为你可以暂停脚步,欣赏沿途的美。这也是我更愿意骑行的原因。反而到了古坡,爬上草原高坡,眼光射向无穷远,便有这样的感慨:也不过尔尔,重复的绿山包延伸到远处,和云岚交织在虚幻间,略显单调,远没有行进间的丰富层次。
古坡的美在沿途。水清树荣,山高草茂。沿途两旁多石山,石缝挨挤着不知名的藤蔓乔木,给山包编织着合身的绿装。小河两侧有繁密的银钱大小的野花,黄的如星,蓝的如棋。它们有着山野独有的美,这种美有力量,有活力,有韧性。有时还可以遇上星星点点的红山果,好像姑娘遗落的项链宝石。撮采几颗,酸酸甜甜,我们叫它“梅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