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AACTP广州&广州Friday培训师俱乐部
2019-朝总点评出发!【鼓励贴,纯流水账暂无干货】

2019-朝总点评出发!【鼓励贴,纯流水账暂无干货】

作者: 知识收容所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01:49 被阅读22次

    一直觉得总点评是非常难的一个角色,一直觉得只有大咖或者老头马才能做,但是自己却忘记了,每一个大咖都有第一次做总点评的时候。1月10日Friday第二期会议因为迟迟找不到总点,在清斐的鼓励下开始尝试做总点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次:瞎吐槽】

     第一次做总点评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总点评应该要怎么样去做,自己忙着把每个人说的话大致记录了一遍,上台的时候大致复述了每个人的内容,一边复述还一边即兴吐槽。虽然整场内容没什么干货但是很欢乐,大家就像看搞笑的吐槽视频一样听我巴拉完,最后居然还拿了最佳。

    【第二次:套路登场】

    自己知道自己做的并不是很好,于是开始观察其他人是怎么做总点的,那个时候自己总结出了一个很粗浅的套路:依次评价每个角色,说几点自己观察到好的地方,再说几个不足的地方,最后感谢全场。

    第二次,受到精英阅读VPE周勤的鼓励和邀约,去精英阅读做了第二次总点,开始试用自己总结出来的套路。通过把精英阅读和AACTP做对比,把自己认为AACTP不错的地方给了精英阅读做建议,把AACTP没有的地方当成是精英阅读的优点表扬了一番,可惜时间没控制好,没讲完就下来了。这次的点评VC帮忙录了下来,然而自己不忍心看自己的点评,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我怎么样可以做好它,我的套路到底对不对。

    直到那天晚上与周勤聊天,他提了一个让我觉得非常新颖的点:对于观众来讲,他们每一次来头马,我们能给到他们的收获到底是什么?这个点让我茅塞顿开,解答了我一个一直在心中瘀滞不通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做总点评?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做总点评?

    现在我有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

    我要帮助在场的观众,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剖析,我们今晚上可以把什么知识带回家。

    【第三次:干货硬塞】

    于是第三次点评的时候我就有了目标,我把自己称为“说书人”,告诉大家我是一个说书的角色,帮助大家笑看今晚会议的江湖上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有一些什么地方是我们可以学习到的,有一些什么地方是我们必须避免的,点评的风格和技巧到底有哪些。那一场总点做完之后,小伙伴给我的反馈是:

    “球球,你的点评很新颖……但是,干货太干了我咽不下啊啊啊啊啊啊!“

    我噌噌噌又跑去找周勤这个给我上一波启发的人:怎么办人家说我干货太多了,每一个角色之间过度很不顺滑,我该怎么样去修正呢?

    不得不说书读得多的俱乐部就是不一样,周勤很快给我出了一个更高阶的玩法来修正: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是对应着旧教育体系的一种领导力,你可以尝试把对角色的点评和CL体系的领导力相结合去点评。

    【第四次:尴尬的绑定领导力】

    于是我很快开启了我第四次总点之路。然而这一次的尝试虽然不干了,但是自我感觉非常尬场。我光是解说自己这次的点评方法就花了很久,然后还强行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每个角色对应的领导力都说了一遍,然而自己对领导力和角色的意义理解并不深刻,总主持和破冰师与领导力的联系自己更是说的牵强附会,最后时间不够了,草草收场。

    晚上我忍不住跑去找了茵茵:为什么我感觉角色绑定领导力的点评这么吃力?

    神奇的茵茵又给了我一个醍醐灌顶的答案:

    “球球你说的太满啦~每一种角色你都挑了两到三个维度去点评,下次可以尝试只从一种维度出发呀~”

    在我为自己失败的点评懊恼和为茵茵给出完美的解答欣喜之后,我在宾客群看到一个朋友的回复:

    ”球球的点评很好啊,我作为宾客第一次理解到了原来头马的角色是这么一回事啊~“

    虽然在大的宾客群几百条信息里,她小小的信息一下子就被淹没了,但是我还是感动了很久,原来我的尝试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六次:目标—做到】

    第五次总点评的时候,自己在原来的总结上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先解说每一个角色的被期待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去对比目标与他的实际表现,找出表现优异的地方,解说给大家我们可以怎么样去学习他们。

    晚上和星星一起回来,星星说:“球球,你不能只关注其他人能学到什么,每一个会议角色都是很期待总点评去反馈自己的表现的。”

    我仿佛又被点醒了:每一个会议角色并不是纯粹的贡献者,他们也想听到自己的建议;而且通用的角色目标,真的是那个做角色的人,在这一场会议中对自己的目标吗?

    于是在第六次总点评之前,我决定提前了解各个会议角色的心理。我设计了一份简单的问卷:在今晚的例会中,你最希望总点评注意到你哪一方面的表现呢?

    虽然不是所有角色都回答了问题,但是回答了问题的六个角色,我都有意识的去留意他在相关方面的表现,尽自己所能给出反馈。

    我以为总点评之路到此为止了,可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个晚上复盘的时候,摄影师ex很委屈的和我们表达:她在辛苦的上班、晚上只睡了2个小时、一天没有吃饭的情况下,赶过来支持会议,一直在认认真真拍照,在积极的往群里发动态,但是不仅有人说照片拍的糊了,总点连提都没提到过她一句,她开始怀疑自己角色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因为摄影师/数码官/接待官/会议经理这些角色并没有舞台表现,所以很容易成为总点评忽略的对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提及,值得记住,因为你并不知道每一个角色赶来履行职责的背后,可能付出的是什么。

    【第七次:每一个角色都值得感谢】

    所以,在第七次总点中,我首先点评的不是惯常的促进者团队,而是从会议经理开始,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大概我太沉浸在自己的点评内容里面了,晚上回清斐家的时候,清斐和我说:“球球,为什么你做总点的时候,没有和角色对视呢?”

    我这才开始,从我的点评内容中抽出来,开始去翻我的照片和录像,思考我的舞台表现。为什么我不看观众呢?为什么我不和角色们互相注视呢?为什么我的互动这么少?我是否太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八次:终于给自己交了一个稍微满意的答卷】

    很早之前就想写一个总点的攻略,但是总觉得差着点什么,没有找到那个心境动笔。在练习做总点的第四个月,终于给自己交了一个稍微满意的答卷,于是忍不住,半夜开始写。

    第八次,终于尝试,一,用“反馈”和“感染”两个简单的点,把点评的内容串联起来,既照顾到宾客,又照顾到角色;二,记得和每一个角色对视,保持交流感;三,在结尾的时候,记得感谢了默默付出的接待官,摄影师和会议经理。

    回顾这四个月,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一,目标感。在八个月之前,我还在摸索总主持的时候,茵茵就和我说过,参加会议要有目标感,要知道自己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以及会后复盘自己有没有实现目标。那个时候虽然表面上知道她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心里并没有很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做不到就是不懂。直到这四个月的总点之路,每一次都记得有一个小目标,每一次都有尝试过小目标之后的快乐的感觉,慢慢的开始明白,有目标感,原来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二,会议的全局观以及把握重点的能力。自己从一开始的时候,把每个人的话都恨不得全记录下来,到后来学会敏锐的抓取重点剖析;从一开始的时候,只会每个人的优缺点简单的点评,到后来思考每一个角色背后的意义,是总点评这个角色在推进你不停往前走。

    三,站在他人立场着想。观众的感受,角色的感受,默默付出没有站在舞台的那些伙伴们的感受。如果不是一次又一次尝试这个角色,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去想过她们的感受。

    这四个月里,感谢清斐和VC的鼓励,感谢茵茵,周勤,星星的积极反馈。如果你也是头马中的一员,那么你一定要鼓励自己去尝试这个角色,因为它会打开你一个不一样的大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朝总点评出发!【鼓励贴,纯流水账暂无干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cf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