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中学时代,我并没有看过多少书,是书昂贵买不起,是沉迷学习无暇顾及,还是家中没有读书的氛围与环境,总之,上学时期是很少接触书籍的。整个中小学时代,只买过一套初中必读精选,那是学校要求买的,人手一套。书籍很是美妙,有时候可以让你瞬间沉入作者勾画出的情节、情感等世界中不能自拔,记得在初中毕业那个暑假,我整日埋头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游记》等书中的世界,将自己置身于那个理想的世界,幻想自己是那个飘在岛上的人,幻想自己是那个找到宝藏的,幻想自己是那个敢于向那些下流肮脏的人以及战争勇猛抗争的人,每天总在幻想,甚至幻想着其他一些可能的故事,把错落里的边边角角溜达个遍,看看能否有宝藏出现。那种感觉很美妙,以至于常常听不见母亲叫我。
爱看书的人,爱文学的人,爱写东西的人,或许都有一种称为作家的冲动,但是称为作家谈何容易。“作家”这个词在我的脑海里幻想过无数遍,但是一直觉得这是个很远的词,之所以远,是因为作家这个职业在自己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不敢贸然去成为她,或者说成为她很难。作品带来亲近感的同时也带来与作家的隔离,或许她们太过“高大”。
进入大学以后,接触的人群开始复杂,我惊讶于这些新面孔朋友们出口就是某某作家,写过什么书,说过什么话,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文学阅读量远远超过我,这并不是个好事情,他们都有喜欢的作家,喜欢的书籍,个人爱好等等,突然发现自己落后几十年,似乎与同龄人“脱节”,他们谈《百年孤独》如何苦涩难懂,他们谈各种作家、诗人、军事家、哲学家等等,我不懂,很多压根没听说过半点,都是些什么东西?但这恰恰说明我的见识短浅与无知!
因此,进入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泡图书馆,虽然比不上俞敏洪的疯狂,但是进入了状态,开始不断地找书看,自己爱找兴趣摸索也好,别人推荐也好,虽然没有什么系统的计划,但是渐渐有了看书爱好,人们总在图书馆一些固定的地方看到我的身影,图书馆便成了我大学里度过时间最长的地方!
撒哈拉的故事虽然看过很多书,但很少去看一个作家全部的作品,三毛是我唯一看过她全套作品的作家。我看的她的第一本书是《撒哈拉的故事》,白色硬封面的那本,我记得那个图书馆只有四套,等待了好长时间最后在还书架上找到的,因为早系统里查询显示是有的,但是并没有在书车上找到,那就说明只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这本书被人临时拿去在图书馆阅读了,第二就是刚还不久,应该在还书车上。拿到那本书十分兴奋。开始昼夜不停地阅读,简直太好看了,她平实的语言风格十分渡河我的胃口,因为这与上一本刚看的莫言作品《红高粱》的繁杂冗长的语言风格正好相反,《撒哈拉的故事》语言简单,纯粹,朴实,易懂,你永远不会遇到看着看着迷路的情况,我爱这样的语言风格,或许我就是个浅浮的读者,我也愿意有这样的评价,我永远不会研究《百年孤独》这种怪物,是的,我就是一个简单的文学爱好者。
人世间的风尘女子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我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持续的兴奋,是的,我一大早起来直奔图书馆,然后将三毛的书籍全部借了,然后再拿着一摞书籍赶着上课,像个疯子一样奔跑在去往电信大楼的路上,像个孩子。
我将三毛的作品一部一部看了个遍,她的故事,她的经历,她的爱情,她的荷西,她的撒哈拉,如同一部部电影精彩无比,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三毛部部精彩的作品,但是,三毛的一生超越她的作品更为精彩。她的人生故事和轨迹如同一个童话般的故事,那样精彩地子啊这个世界真实地发生过。
她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双脚,演绎了平凡又传奇的一生。
那个平凡世界的风尘女子,她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流金的岁月!
当时她还年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