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心理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作者: Nicolas_Strange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18:34 被阅读0次

    我们总会有这样的体验:在看到别人痛苦的画面,心中会产生一丝怜悯,甚至有一种想去帮助的冲动。

    前两天看到有一位母亲在街头把孩子打趴在地,自己坐在行李箱上,遭受路人的谴责。有一个大叔看不过去想把孩子扶起来,结果那位母亲奋力站起,把刚稍稍离地的孩子又踩倒。那一脚踩下去,那个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我觉得自己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这位母亲怎么能这么狠心,难道她不觉得心疼吗?

    我们不仅对人如此,对其他生物也多少会有这样的怜悯。常常在微博上看到,很多人愤怒地谴责虐待动物的那些人。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虽然有些网友的评论比较偏激,我看着还是挺感动的。因为这些残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这些网友身上,而他们似乎能感同身受,实现跨越种族隔阂的关怀。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我们同情他人的“恻隐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并且是天生的。“人性本善”是儒家的根基理念,是人性的积极态度。不过以今天的科学知识水平来看,人们更多得会质疑“人天生善良”这个观点。目前主流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善”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人是否“性本善”,但“恻隐之心”确实是天生的。

    4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敢笑,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做了一次小型的学术讨论分享会,其中就用了生物学研究来论证了“恻隐之心”的固有性。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刘教授在分享会的主题是关于“人性本善”,本文不做细说,以后有机会再谈。)

    刘教授在分享会的PPT上展示了一张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图片,用来佐证“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的观点。

    镜像神经元是在1988年,被以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为首的一群神经科学家,对恒河猴进行研究后发现的。实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恒河猴前运动皮层的神经元是如何控制抓握动作的。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F5区在之后的实验中,被确定为镜像神经元区)

    他们通过“单细胞记录技术”,探测猴子完成规定动作中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电信号,最终确认了电信号来自上图中的F5区域。有趣的是,F5区在猴子仅仅看到该动作之后也会释放电信号。在排除干扰项改进实验后,里佐拉蒂团队确认了F5区的基本功能。

    1996年,里佐拉蒂团队在《大脑》(Brain)杂志上发表《前运动皮层中的动作识别》论文,详尽阐述了实验的数据和结果。提出了“当猴子抓握物体和观察实验者执行相同或者相似动作时,F5区细胞均产生了反应”的结论,同时表明了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并将这类细胞命名为“镜像神经元”。更重要的是,论文还证明人类也具有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的两大基本功能:模仿与学习,感同身受。

       模仿与学习

    镜像神经元是我们理解、学习他人动作的关键。我们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学习新的运动或者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当我们观察他人动作,镜像神经元会产生电信号,让我们有一种主动参与该动作的感觉。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感同身受

    里佐拉蒂与另外两名学者在2006年的论文中得出结论:在负责产生运动神经反应的大脑部分区域的参与下,人类通过一种直接的映射机制,就可以理解情感,或者说至少可以理解强烈的负面情感。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他人表情或者是经历过的情感状态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并直接创造出类似的情绪。厌恶情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你看到你的朋友表现出厌恶的情绪,你也会产生相同的情绪,并很快会意识到房间里有人放了个臭屁。

    不仅如此,“感同身受”可以让我们理解同一个动作在不同场景下的意图和目的。举个例子,同样是你妈拿起鸡毛掸子,如果那天阳光正好,你妈表情愉悦,那么她应该是去打扫屋子的;如果她表情愤怒,那么你就知道她是要打你了,你会跑。

    总结得来说,镜像神经元可以让我们有能力去模仿他人的行为,它更能让我们对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因此可以断论:人类虽然可能不是天生善良,但天生拥有“恻隐之心”。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也意味着人类天生有互帮互助的能力。无论从生物繁衍还是社会性的角度来看,这都很重要。

    如果今后有人看到你难过,并跟你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他们真的可以感受到你的痛苦,哪怕并不了解你内心的问题有多么复杂。

    小思考
    镜像神经元可以让我们模仿,同情他人;反过来说,身边的人、环境也会影响我们。


      写给家长

    我们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一类人群,身边的环境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会对儿童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感到欣慰,会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也会为他们的某些模仿行为而感到可气、可笑。比如这样:

    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儿童在10岁之前,同情心发育不完善;在10岁到12岁之间,他们的同情心只能用在日常生活圈里的人身上,还不能将同情心拓展到陌生人身上。只有当他们能对处于劣势的陌生人,展现出无条件同情的时候,我们才能说他们掌握了同情的能力。

    在儿童十岁之前,让他们过多暴露在暴力场景中,结果是很可怕的。在缺少家长引导的情况下,往轻了说,他们可能会成为麻木的人;往重了说,他们今后可能会成为冷血施暴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并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做出有效的引导。

       写给大学生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潜移默化的力量。

    当然,我不是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在恶劣环境中逆袭的例子就不少。《风雨哈佛路》的贫民少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之前听过“女学霸寝室”和“男学霸寝室”,他们全寝室的人考研都考上了名校。他们自身比较聪明也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同时他们也看得到室友们对人生的追求和自律。在这种氛围下,会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反面的例子,就是那些每天在寝室里面玩竞技游戏,不思进取的学生了。

    罗胖说:“想变成牛人,就跟牛人在一起做事”。如果想让自己更优秀,就努力往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环境去挤,多结识一些牛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情是真情流露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c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