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活动结束回家的路上,车胎瘪了,拧着油门推着车一溜小跑去修车,结果人家下班了,只好先推回家。
今天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先去修车,师傅说不是扎了,是原来的补丁一角翘起来,所以漏气了。
师傅一番打磨,拿出一个大个的补丁贴上去,并对我说,如果只是用一个小补丁把那个角贴起来,以后其他角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用个大的一起盖上,就没这个隐患了。所以有的电动车车胎会几个补丁紧挨着,那就是因为处理方式不对。
虽然我不知道师傅说的对不对,但还是觉得有道理,同时想到了一个久违的词:补丁摞补丁。
我小时候还是穿过带补丁的衣服的,但是这种很多补丁的情况好像没有,毕竟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而我们的上一代和上一代的上一代,都是经历过这个阶段的。
想起以前看电视,演员的衣服一看就是新的,但是刻意“做”了几处补丁,那补丁也是新的,一眼看去不伦不类,过于虚假。
记得裤子补丁一般是在屁股和膝盖上,那两处磨损快,再就是因为短了会在裤脚接上一节,而补丁和裤脚肯定会是好几种颜色,所以经常会出现一条裤子五颜六色的情况。
我小时候的衣服,特别是上衣,都会特意做得又肥又大,袖子和下摆会多窝进一截去,等个头长高了再放出来,当然,还做不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毕竟小孩子个子长起来是很快的。
在勤劳简朴为美的年代,没有人会觉得穿补丁衣服是耻辱。
我儿子也穿过补丁衣服,只不过他那时候的补丁就“高级”了,一般会是各种卡通或者字母图案,如果某件衣服还很新,某个地方刮破了或者蹭破了,整个图案贴上去,不难看衣服还能接着穿。
其实我想这种“补丁”应该很多人都贴过,比如羽绒服破个小口子,不穿了怪可惜,贴个图案就可以继续穿,如果选的图案和破的地方合适,一点看不出来是补的。
还有一项技术叫“精工织补”,这可是真正的手艺活了,手艺好的补出来都跟以前看不出来差别,当然价位也高,不是贵的或者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衣服,不值当得去费这个劲。
当然,这只是我见过的,在我不知道的地方,说不定还有若干种“补丁”的方式存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