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似乎都希望我们少走弯路,最好一条直线走到底。尽管父母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却莫名地希望你尽量少走弯路。
高中毕业后,由于高考成绩太烂,本想着跟着我爸外出打工,尽早步入社会。可在去打工的路上被亲戚说服,跑去一个技校学校电梯安装,理由很简单有个亲戚在某家电梯公司任职管理层,毕业后好给安排。
而从那之后,经常听到父母对我未来的畅想:先学技术,学会之后,自己当包工头或者当一名高级技术工人。
在他们耳目渲染的情况下,我也开始这样给自己规划,觉得有一技傍身也不错。可等毕业后,才发现原来这份工作不是我自己想做,终于在做了四五年后,选择了转型。
如今父母怎样也想不通,已经在一个行业扎根四五年的我,说放弃就放弃了。但或许更让他们想不明白的,是曾经的学渣儿子,如今却想要靠写作养活自己,真的是太异想天开了。
但我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如果没有经历那几年,或许我始终不会踏出那一步,去寻找自己的理想。
最近新工作挺奇葩的,越想越觉得公司的做法有点没逻辑。他希望我们新人,能在18天内开单转正,但却只给我们少量的数据,昨天看了下时间,已经是下组的第九天了,也才拿到20条数据,其中有一大半是无效的。
更有趣的是,在培训的时候,一直听培训的老师说上月销冠拿了两万多工资,以此来激励我们。那是觉得这销冠应该有两把刷子,等下组后,一定要找主管要来他的聊天记录,好好学习下。
可真看到这位销冠的聊天记录后,发现他遇到的客户,似乎没有出现过太大的问题,跟着流程走很顺利地就出单了。再看下他这月的数据,好家伙,不到一月的时间,给了两百五十多条,而他至今也只出了8单而已。
如此看来,所谓的销冠,只是数据量大而已,并无过人之处。这让我想起做社群运营的时候,那时我一人带四个助教,俩正式俩实习,实习助教属于新手初上阵。
那时我通常的做法是,把手里的学员分给两个正式多一点,实习少一点。理由是正式的已经有经验了,可以应对更多的人,而实习能力有限,给的人多了怕浪费资源。
后来发现,这样分有很大的弊端。首先正式助教能力是强,但精力有限,应付不了那么多人。实习助教由于人数有限,积累不到足够的经验,无法快速成长。因此最有效的做法是,把学员均分给每个人,这样正式的你就不用怎么管,只需要把精力分一部分给实习即可。
那再反观,我们公司的做法,跟我当初的想法似乎是一样的。新人没经验,怕浪费数据,因此只给一点练手,老人经验丰富开单可能性大,就多给。最终的结果是,新人没量的积累,很难做到短期突破,老人精力有限,很难顾全每个客户。
最终就变成了,2成的老人撑着整个公司,大量的新人要么撑不过18天考核期,要么撑不过两个月,直接走人了。
所以说,当你想极力减少错误发生时,往往会错的更离谱。正确的做法是,接受错误的发生,同时做好全面的应对。
昨晚给女友看公号数据的时候,发现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关注量就突破一百了。其中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有两千七百多了,要知道去年在简书写了一年,最高的一篇也不过八百多阅读。
于是就有点后悔地说,早知道,一开始就在公号日更了,说不定现在小有成就了呢。
女友听了后说,也不一定,如果不是你在简书闷头写了一年,可能早就放弃写作了。换句话说,没有那一年多的积累,如今不可能写的这么从容。
仔细想了一下确实如此,倘若当成直接在公号更文的话,很可能会因不自信,早早放弃了。相反在简书更的时候,没什么心里压力,反正写的好坏,也没多少人看,没了负担,自然就放得开了。
现在看来,某些弯路确实避免不掉。
毕竟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转弯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