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658123/f56942dd27f384d5.jpg)
江山不是单打独斗打下来的,想赚钱,就得先学会合作。
你越和一个人发生金钱关系,你们的关系就会越近,你赚到的钱就会越多。
这个世界上最牢固的关系,没有别的,就是有利益交换,价值交换的关系。
----【书朋捡话】
阅读需要每天坚持,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要相信坚持和积累的力量。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1975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你好,我是刘书朋。
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是:
《娱乐至死》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本书内容的简单介绍: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郑智、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 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书评是从不同角度了解一本书的重要方式,
一起看书评:
①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②
很有启发,阐释了现在信息社会的许多问题。我觉得现在社会是应该学会鉴别信息的时代,对于爱读书,会独立思考的人并不难,但对于大众确实应该警醒了。
③
这本书很好解释了为何无论别人怎么推荐我都不看《罗辑思维》的原因。人们以为一种媒介的产生必然是某种传统媒介的延伸,从某种角度上看的确是的,但无论电视还是当今的互联网,改变的却不仅仅是媒介,更多的是改变了人们看待现实和大脑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改变固然有好的方面,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你会发现,受新型媒介影响,很多人虽然信息量很多,但缺乏对信息理解的深度和逻辑;他们消遣方式和兴趣繁杂,但受娱乐至上影响,最终避免不了沦为一个庸人;他们表面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生,但在娱乐主义的外表下,却仍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所谓的谈资罢了。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笑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④
很多人都搞错了,以为作者在批评新媒介的娱乐内容摧毁了印刷术的理性时代。但这本书批评的不是电视(或电脑、智能手机),而是批评那些尝试用这些新媒介来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教育、郑智、宗教等。这些需要逻辑、深刻思考、记忆的领域不应该被娱乐化和碎片化,因为这样做是对它们最大的危害。而将新媒介用作娱乐(这是它们擅长的领域)并不会危害大众思想。
⑤
第一次读《娱乐至死》时,花体字综艺还未大规模引进,明星写真允许毛孔瑕疵,新闻联播没有降维快手化,语无伦次的公众号不见雏形。短短几年过去了,信息被包装成娱乐的势头愈加迅猛,严肃话语被消解,人们像金鱼一样健忘,放眼望去,混沌中共沉沦,尼尔·波兹曼这个天才预言家,依旧是那么振聋发聩。
以上是朋朋整理的书评,
仅供参考。
每本好书都有专属的追随者,
通过上面有限的信息,如果你已经对这本书好奇、感兴趣了,
去读一读,看一看吧。
看过后可以来这里留下你自己的书评。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ISBN号】978-7-5086-4828-6
【中图法分类号】G241.3
【主题词】文娱活动-研究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儿,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