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本计划周末看书学习,被几个朋友一吆喝,便出去跟着她们一起逛街聚餐,热闹之后,回到家,体会到的是失落和内疚;想要运动减肥,体重迟迟没什么变化,便失去信心,很快就放弃了。这是因为在做这件事之前没有认真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做,带给我们的价值成长是怎样的。
why:
如果在行动之前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陷入短视的状态,看到有事情来了就做,有问题就立马处理,而不去分辨能不能做,是否有必要做,是否值得去做,长期来看,对我们心智成长、身心是否有好处。长期这样下去,我们很可能处在整天忙忙碌碌,却没收获的状态,成长停滞了,虚度了光阴。
how:
那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在做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做,可以从2个角度来衡量,“收益值”和“半衰期”。“收益值”是指这件事当时能带给我们的好处,可以是心智、情绪、身心、物质方面的;“半衰期”是指这个好处减少的速度,半衰期的长短也就是这个好处能维持的时间长短。
按照“收益值”和“半衰期”2个角度,可以组合成四类事件: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早餐吃的健康的美食,晚上早早上床享受自己的美容觉,喜欢在自己的专业里钻研。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耍手机短视频、各种信息忘记了时间,胡吃海喝一顿。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坚持每天锻炼身体,每天写作输出。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因为孩子作业没写好把孩子骂了一顿,因无端被骂生了几天闷气。
将我们面对的事情分成这四类,我们就非常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值得做,要做长半衰期事件,避免短半衰期事件。
where:
当我们每天时间排的很满,什么都想做,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就可以从这四个类型来梳理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既可以梳理我们一段时间所做事情的不同分类,也可以对某件事情进行分析。如果我们每天的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对将要做的每件事清楚知道其价值,我们就不需要做这种分析了。
A1:
前几天,因为误会,家人对我生了埋怨,我当时知道后心情很不好,但一忙起来就把事情忘记了,后面想想又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随它去吧,我问心无愧就行。
结果老公那天晚上喝了酒,话特别多,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又把事情提了起来,听完我心理堵得慌,感觉特别糟心,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心情一直不好。
现在看来,这就是典型的低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身体和情绪都受到很大影响,对我没有带来任何益处。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应该选择完全忽视它,而不应该在上面花费这么的事件和精力。
A2:
计划利用一周事件梳理一下自己日常的时间主要花费在哪里,清楚知道我每天所做的事情哪些是短半衰期事件,哪些是长半衰期事件,重新制定一份新的日程安排表。
1、连续6天,每天用日程表记录自己每天所做的事件及所花费的事件。
2、第7两天汇总分析6天的记录情况,看自己的时间主要花在哪些事情上。
3、用“收益值”和“半衰期”2个角度组合成四类事件分析法,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分成四类。
4、梳理出短半衰期事件,后面尽可能减少时间,甚至不花时间;
5、对于长半衰期事件,尽可能多花时间去做。
通过上述梳理,就可以重新制定一份新的日常安排,让自己的生活更有目标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