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本还是决定去天府社创中心学习,吃完早餐收拾好,八点四十分准备出门的时候,又觉得有点疲倦,就想还是不去了,那里休息不好,在家如果疲倦,还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休息。
于是泡了一杯红茶,拿了二本书坐在窗前准备阅读。有汪曾祺的《旅食与文化》和文友何文的《梦回南极.北极》。
此时窗外已经阳光灿烂,强烈的光线照进了窗口。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有的像连绵的山脉,有的像软软的棉花。
看着这天空,感受着跑进室内的热气,我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觉得末伏天热,就是因为天府社创中心清凉宜人,在那里精神状态好,不睡午觉,不想回家,更不会觉得热。

先看《旅食与文化》,这本书最早是1992年,汪曾祺自行编选的一本名为《旅食集》的小册子,还写了一篇不到五百字的《自序》。五年后这本书准备出增订本,增加了七篇文章。书名为《旅食与文化》,汪老又写了一篇稍长的《题记》。
《题记》的最后一段,汪老这样写到:“活着多好啊,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啊!”1997年2月20日。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两个多月以后,汪老就去世了,未能见到本书的出版。但是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书籍。
阅读到《昆明的雨》和《泡茶馆》这两篇散文,都是回忆作者在昆明联大读书时的经历。
特别是《泡茶馆》,讲了作者校园环境的几家不同的茶馆。一直以为泡茶馆的“泡”是四川传过去的,作者说应该是北京传到云南的。不过云南茶馆也有唱围鼓戏的,确认是四川传过去的,不过他们唱的是滇剧。
作者有个姓陆的同学整天在茶馆里看书,连洗漱的用具都放在茶馆。早上起床就去茶馆洗漱,然后泡杯茶,吃二个饼,算是早餐。中午出去吃午餐,回来又泡一杯茶,晚上也是吃饭回来再泡一杯茶。不过这样的学习效果不错。
看到这,好想现在就去昆明,去汪老他们去的地方泡茶馆。这是汪老上个世纪八四年五月写的,回忆四十多年前的事。如果现在去,一定是物是人非,不回寻到当年的旧时光。不过,想想也美好。

看着看着倦意袭来,便倒头就睡。醒来已经快十二点了。吃了一碗蛋炒饭,又继续看文友何文的散文集《梦回南极.北极》。
文友何文说《梦回南极北极》,是她整理的游记笔记。本书分为"南美""南极""北极""北欧"四个部分。按照旅游线和时间线来记录分类,记录了在秘鲁、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南极、乌拉圭、智利等地方的所见所闻。
她从旅行中和旅伴的接触和吃住特色,还有旅行经过所看见的山川人文,以及蕴藏的历史文化,都切实写出了自己所思所想。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转头望向了窗外:蓝天依然辽阔,白云依然在行走,只是阳光太过耀眼,仿佛要把大地炙烤得干裂。据说今天三十七度,重庆更热有四十多度。
看到何文叙述她的旅程,我第一次萌生出应该在七十岁以前,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随后又想应该学学英语,出国方便。转念一想,因为带子宇连酷爱的青城人家都没有时间去,还能去哪儿见世面。不过,想想也美好。
这短暂的发怔,感觉心里还是很愉快的。如果一定要出国,还是想去马来西亚,看看作家黎紫书生活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