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养育日记》No.122:从清明祭扫看家族传承

《养育日记》No.122:从清明祭扫看家族传承

作者: 妙妈养育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4-08 11:03 被阅读0次

【事件】

清明节前回了一趟重庆,去给父亲和两位长辈扫墓。没有带娃,一是因为她要上学,二是觉得这种场合还是不适合带小孩子。

其实我自己也有很久没有扫过墓了。念小学的时候,每年的11月27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歌乐山下的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重庆“11.27”大屠杀)。我们列队站好,听老师发表讲话,目睹代表们给墓碑献上花圈,然后大家绕墓一圈,仪式也就结束了。给自家亲人扫墓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多二十年前,跟随父母去给葬在山里的爷爷奶奶上坟。印象里大人们会清理下坟墓四周,然后安排孩子些行礼,最后用放鞭炮结束。这次是我第一次在清明时节去陵园扫墓,因为不懂扫墓的规矩,也担心找不到位置(两位长辈的墓地我还没有去过),于是由母亲陪同。

我们一早出发去陵园,在园外买了香烛纸钱和菊花。我发现店铺里还挂着一种像拉花一样的白色和彩色的幡,好奇地询问了一下,才知道这个东西叫做“清”。店主介绍说,给自己的父辈扫墓,要用彩清;给其他的长辈,要用白清。至于为什么要在扫墓时“插清”,店主的说法是,接下来天气就要热了,这是给先人们“打伞”。

我们拎着香烛纸钱,拿着菊花和“清”,找到了祭扫的位置。先把菊花放在墓碑前,然后把“清”插在旁边,再点上烛和香,朝着墓碑拜三拜,口里念叨着:“XX,我来看你了”。接下来,在墓前的空地放上一小叠纸钱,烧净之后,再到一侧的大香炉里,把剩下的纸钱悉数烧掉。临走前,我们折回墓碑前,把菊花的花瓣全部捋下来,洒在墓前。

清明节前是扫墓的高峰,我们在一排排墓碑和三五人群间穿行。白色和彩色的幡被轻风拂动,空气中飘散着纸钱燃烧的烟雾和余烬。有人肃立、有人轻语、有人在磕头,也有人做着法事……长眠于地下的人们,不管平时是否被一直惦记着,在这时候都得到了关注和慰藉。

【总结】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既是重要的节气,又是已延续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其重要仪式就是祭扫,以体现“慎思追远、敦亲睦族”。我到这个年纪,才真正体验了一次传统意义上的扫墓。我打算等孩子再大一些,就带着她一同来祭扫。

一方面,我希望孩子了解,清明不仅仅是有庆典,可以放风筝、做游戏、踏青赏花(春游的确是清明节的另一个重要民俗活动);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借助祭扫的过程,让孩子对“家族”的传承有一个具象的概念——这里葬着外公,那里葬着外婆的爸爸……他们虽然都不在了,但是他们的血脉借由妈妈传递到她的身上,并且通过她将继续延续下去。

相关文章

  • 《养育日记》No.122:从清明祭扫看家族传承

    【事件】 清明节前回了一趟重庆,去给父亲和两位长辈扫墓。没有带娃,一是因为她要上学,二是觉得这种场合还是不适合带小...

  • 清明节带来思想上的变化

    清明节带来思想上的变化 清明回老家祭祖,听家族故事,传承家族优秀品质...

  • 清明.漫想

    今天是清明。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传承,是教育,更像一种精神…… 为了避开祭扫高峰,我决定和爱...

  • 生命的意义

    清明节假期第二天,明天清明节就进入尾声了。清明节就是为了祭祀逝去的先人,让那份情谊传承下去。 疫情期间祭扫也做了很...

  • 清明祭扫

    我弓着腰,翻弄着火舌,前面是祖先的坟茔。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来到这个地方,参加这项祭扫活动,但是,我今天的感觉不一...

  • 清明祭扫

    思文祖茔石桥山, 荒冢嶙峋万骨安。 清明祭扫成惯俗, 遥招先祖慰人凡。

  • 清明,祭扫

    文/小植物 进入墓园的时候,我是坐在大巴车上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里,这个角落拥挤而狭小,连转个身都很艰难。坐在这里看不...

  • 清明祭扫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祭扫,寄托哀思。 今年清明去给父亲上坟,照例提前买好箔纸,金银要有,纸钞也...

  • 清明祭扫

    又是节清明,路慢归途行。 跪拜先祖冢,重温墓志铭。 祭扫草木整,新土掩坟茔。 鞭炮惊鸦呜,旷野起回声。 祈求列祖宗...

  • 清明祭扫

    今天随母亲回到家乡去祭扫我姥姥姥爷的坟墓。每年的这个时间我们全家都会去祭扫他们位老人家,也顺便看望我那患精神病的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养育日记》No.122:从清明祭扫看家族传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im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