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间有一种情义那么心意相通,那么依依眷眷,我想,那一定是姐妹。
我很庆幸的事情,就是自己有两个女儿;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给了妹妹一个姐姐,给了姐姐一个妹妹。
第一次让我觉得“有两个女儿真好”,是在第一次疫情爆发期间。
当时所有的孩子都没法返校,只能被迫待在家里。时间一久,很多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就开始爆发了,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家里没有其他的孩子作伴,他们既不能找亲戚家的孩子玩,又没法找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虽然可以跟家里的大人玩,但大人们通常会对小孩子们的游戏和玩法感到十分幼稚,所以,即使玩在了一起,也会感到不屑和敷衍。
而这种敷衍的态度,也让孩子们心生沮丧,渐渐觉得,跟大人玩简直无聊透顶。特别是很多父母还要出去上班,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待在家里的,就更无趣了。
我们家里的这一对姐妹当然也不例外,姐姐没法回幼儿园上大班,刚满三岁的妹妹也没法按时办理入园。但跟大多数人家不同的是,我们家不但没有吵架,两个人的感情都比疫情期间的更和谐,每天玩的津津有味。
偶尔,也会吵架。妹妹嫌姐姐总是瞎指挥,姐姐嫌妹妹理解能力太差,说了好几遍了,你还怎么没听懂。
但小小的矛盾过后,和好也是很快的。但即使再吵闹,她们也算是有个年龄相仿的玩伴,在家里从来不会感觉到无聊。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有两个女儿,真幸福!还好我有两个女儿!
虽然偶尔也会小吵小闹,但瑾儿对姐姐其实是很依恋的。
带她们出去玩时,经常会碰见姐姐的同学,姐姐自然很开心,很快跟同学玩成一片。但瑾儿不管是磕碰了,或者是摔倒了,或者追不上姐姐和同学们,都会大哭地喊:“姐姐……”瞬间哭成泪人。
而此时,不管姐姐在哪里,在干嘛,是否跟自己的朋友玩得兴致盎然,都会立马飞奔到妹妹身边,把妹妹仅仅搂在怀里,摸着头,轻声安慰,任由妹妹的眼泪鼻涕蹭了自己一身。
这几天,姐姐和妹妹一起去体验乒乓球课程。分班时,特意让老师把她们俩编在同一个班里,好便于我们来回接送。
但我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年龄的问题。跟瑾儿同班的这几个孩子,最大的已经9岁了,最小的也有五岁多,所以在接受和模仿能力上,都要比瑾儿强很多。
第一节课,练习的是托球和颠球,面对同组的哥哥姐姐都比自己做得好,瑾儿很沮丧,但依旧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在努力练习。
当老师一说休息,情绪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大哭起来。老师问她,是不是学不会,有点着急?她点了点头。
其实我知道,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姐姐在身边的缘故。
今天上午,是她们的第二节课。由于姐姐跟朋友约定了调整课程时间,所以课堂上只剩下了瑾儿一个人。课堂上,老师发送的视频里,她练习认真,出手麻利,一改上节课的脆弱,俨然一副小运动员的模样。老师也私信对我说,瑾儿今天很独立,课堂上的表现特别好。
因为她知道,身边再没有人可以依赖了,再没有怀抱可以安慰自己了,只能勇敢地尝试。
姐妹之间的情义是一种亲情,能相互照亮彼此的生命。
这份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是什么样子。但它却是无价的,世上没有什么事物的价值比得上它;它也是无尽的,在姐妹俩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体会到它的存在。
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执着的本能,不管身在何方,身处何地,亲情犹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