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门下散聊(之一)

门下散聊(之一)

作者: 乂安_0990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21:57 被阅读0次

            这个聊天内容,是关于“门下”的东扯西拉的随意散漫信口聊聊。如果一定要有个题目,就是“门下散聊”。因为聊得太长显得离谱,很不方便观看,不得以分为之一、之二、之三……分开摆放。因为是不着边际的瞎扯,分段也是随意而为的。

    门下散聊(之一)

            聊起这么一个话题,是因为在一个器乐爱好者微信群里前几天有人发了一个帖子,内容是歌颂该群的一首不错的诗,而落款处为“某某某先生门下谁谁谁”。这“某某某”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这个微信群的群主。这个朋友在我们家乡这个县级市乃至上一级管市的市,玩这门器乐都是数一数二人物,周边邻县的该器乐大佬都对其尊崇备至。而这个“谁谁谁”我不认识。看其资料,大概是在另一个遥远的城市里教这门乐器的一名老师,想必技艺功力也不俗。但这个“门下”之称很耐人寻味,这谁谁谁是某某某的学生吗?还是仅仅为敬慕的自谦而已?因此就有了聊一聊的想法。

    门下散聊(之一)

            不过虽然是聊天,如果想要聊得好一点,也是要有技术含量的。但我读书少,胸中无墨,又思想贫瘠,当然就没有研究学问(说“研究学问”自己脸就红了,还是说“了解一些事情”吧)的能力。于是就在别人的成果里面“套现”。因此,所出聊言,无非拾人牙慧,鹦鹉学舌而已。请不幸看到的人勿以为意。

            词典对“门下”的解释,有几个义项:

            一、食客、门客。比如战国四公子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大量养着门客,每家多达上千甚至数千人。这些人各怀千奇百怪的才能、本领或特长,平常在公子家中吃闲饭无所事事,一旦公子需要,就会为公子所用,以相应的才能、本领或特长效力建功。比如鸡鸣狗盗、冯谖弹铗、狡兔三窟、毛遂自荐、窃符救赵、虚左以待等,就是这些门客效力的故事。这些门客就分别属于四公子的门下。

          二、门生、弟子。就是老师的学生。但门生和弟子虽然都是老师的学生,但还是有区别的。古时称亲受业者为弟子,相传受业者为门生。

        《后汉书•马融传》记载,东汉大儒马融在扶风授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我们现在的学校,一个班也就是几十人,千数学生差不多相当于整一个学校了。一个人教授这么多的学生,当然不可能同时听讲。他“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什么意思?马大儒坐在设有“绛纱帐”的高堂上对学生讲课(所以后世常用“绛帐”指代老师或者老师讲学之所),后面有女子乐队演奏背景音乐(这种浪漫典雅怎么不存于现代了呢),而只有很少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够进来亲自聆听他老人家讲课,这些亲聆听课的学生再将课程内容相传给其他学生(也是啊,上千人也容纳不下呀)。这些能够进来亲耳聆听的学生才叫“弟子”,也叫“入室弟子”。听“二手课”的只能叫“门生”。

            郑玄是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他曾拜马融为师。尽管郑玄后世的声誉远远超过马融,但当初郑玄在老师门下学了三年,居然连马融的面都没有见到过,更别说听课了。马融只是让自己的入室弟子给郑玄授课。《后汉书•郑玄传》是这么说的: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我们再来看《汉书•董仲舒传》开篇有这么一段: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翻译出来就是:董仲舒,广川郡人。从年轻时,他就钻研《春秋》,孝景帝时拜为博士。董仲舒广授学生,在教室里挂上帘幕,教授经学。跟随他受业的弟子有许多人,按照入学先后顺序,再转相传授,有些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还有《晋书•隐逸传•杨轲》:学业精微,养徒数百……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昨亲言。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记述晋代隐士杨珂通过入室弟子向其他学子转授课业,以完成对巨多学生的教学。

            这些入室弟子“转相传授”其他学子,就是“代师授业”。他们的关系依然是同学间的“学长”“学弟”关系。“高足弟子代师授业”已成为汉代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另一方面,西汉以后,为了有利于儒学思想对广大人民的教化,广大学子也希望通过科举的成功来谋求仕途,因而产生大量的门徒,“所谓的弟子三千”。在当时有限的生产力,而且又没有班级授课制前,只好以这种特定的方式来“一师教万生”。因此,这种“代师授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后来“导生制”这样一种教育制度的思想发端。“导生制”一词绎自英文“moRitorial system”,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创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兰贝制”或“级长制”。近代“兰贝制”学校的创立,标志着导生制的成形。“导生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年长学生教习年幼学生的办法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师资和经费问题。

            据《称谓录》记载,“门生”一词,到了汉宣帝的时候才正式出现,东汉时期开始大量使用。《后汉书•袁逵传》:“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这也说明“弟子”和“门生”是有区别的。

            那么汉宣帝之前没有“门生”一词,用什么称呼学生呢?“门人”!那时是用“门人”称呼学生的。这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论语》一书中,“门人”一词共出现了八次,如《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还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受业子思之门人。”等等,这里的“门人”,既包括亲授业者也包括转相传授者,这时是没有“门生”和“弟子”之分的。

            东汉入仕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又需官僚举荐,于是大批追求功名利禄之士纷纷投靠以儒学起家的官僚门下充当门生。东汉中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门生投靠宗师举主者日多,并逐渐与宗师形成私人依附关系。门生要以君臣父子之礼事宗师举主,主子死了要服3年之丧,并继续侍奉其后人 ,形成一种世袭的臣属关系。唐代开始国家官员选拔实行科举制,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明代考中举人或进士,也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座主也称这些弟子为门生。后来门生与弟子无别,甚至依附名势者,也自称门生。再往后来,门生主要是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三、官名。如《南齐书•百官志》:“侍中呼为门下。给事黄门侍郎,亦管知诏令,世呼为小门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王宪﹞领选曹事,兼掌门下。”胡三省注:“门下,侍中、常侍、给事黄门之职。”

            汉时的三公、郡守、县令之下,均配以贼曹、督盗贼、功曹、主簿、主记,称为门下五吏。《续汉书•舆服志》谓自三公至三百石县长出行时,贼曹、督盗贼、功曹三车为导,主簿、主记两车后从。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有县令出行图。内容与此记载相符,惟以“门下游徼”代“门下督盗贼”。画像榜题在“贼曹”、“游徼”、“功曹”前均加“门下”二字。

    门下散聊(之一)

            四、门下省。门下,本为门庭之下的意思。古代从皇帝到郡县长吏,均可适用。侍中、侍郎、常侍等官本来负责管理皇帝门下诸事,后来形成了一个官署,称为门下省。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这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中央政府的最高机构。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门下省最高长官不仅参与与中书省、尚书省最高长官共处军国之务,还负责与皇帝有关的一应事务。

            五、犹阁下。对人的尊称。明代湖北应城西乡陈岭人陈士元,字心叔,号养吾,小名孟卿,一号江汉潜夫,又称环中愚叟。曾任滦州知州,后辞官归里,一生著作颇丰。他所著的《俚言解》卷一:“致书称门下,犹言阁下、殿下、麾下、节下、座下、足下之类。古之贵人殿阁门下有谒者……不敢斥言尊贵,故呼其门下足下诸人。”

            六、犹门第。“门第”这个词由来已久。门,原指大门,第,原指宅第。过去人们家庭等级、富裕程度、受教育机会与程度、社会地位等,完全可以通过他们家大门的气派、简陋程度和房屋的豪华、寒酸程度看出来。因此“门第”借指家庭和成员的地位、家庭条件、家庭出身、家居现状等。据说这个词的出处是《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

            清代的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曾任翰林院编修,是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的现代散文家、红学家、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也是著名学者章太炎、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的老师。俞樾的《茶香室续钞•郭令公之后》有句曰:“则汾阳门第,在当时已甚萧条矣。”这“汾阳门第”分明就是指的“汾河门下”。此话暂且打住稍后再聊。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有一出杂剧,叫做《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剧中楔子部分的第一段唱腔【仙吕•端正好】的唱词是“被论人有势权,原告人无门下……”。银匠李四被权豪势要鲁斋郎抢了老婆,去郑州告状,遇着六案都孔目张珪。因张珪妻子姓李两人结成郎舅关系。李四告诉张珪受了欺侮,张珪说谁欺负你来,我便着人拿去,谁不知我张珪的名儿!当听说是鲁斋郎后,立马泄了气,叫声哎哟,说唬杀我也!早是在我这里,若在别处,性命也送了你的。我与你些盘缠,你回许州去罢。这言语你再也休提!接着唱了这段唱词。这里的“门下”就分明是“门第”的意思。

            除此以外,门下有时也指官员或望族大户自行聘用的参谋、书记、顾问、师爷、长随等“幕僚”,还有家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门下散聊(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ji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