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些答案是在实践中找到的

有些答案是在实践中找到的

作者: 萌萌羊_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11:47 被阅读0次

    前两天,我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自己考上研究生的消息,获得了很多点赞与评论,也有很多朋友同事私信我说:“你是怎么准备的,我也想考......”。

    我的回答大多是:如果想,你一定能考上!

    不信,来,上数据!

    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201万,2018年238万,2019年290万 ,2020年341万,预计2021年考研的人数只会更多。今年,教育部还明确发文,要进一步扩大招生比例,虽然是倾向部分地区和部分专业,但对考研党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好的征兆。

    再来看一波数据,2019年报考深圳大学并进行网报确认的是16019人,实际参加考试14083,也就是说有2000人连考场都没有走进去。参加初试的14083人中,实际过国家线4713人,上线率只有33%,而能参加复试3049人,最终录取2390人。

    包括各大公务员考试、事业编考试以及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往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公务员竞争激烈的岗位更是能达到1000:1的比例。

    但是,从数据背后不难发现,数字都是纸老虎,客观存在的是招考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对于备考的我们,实际上,真正的竞争对手没有多少。身边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曾经在自习室里共同备战的朋友,走着走着,就只剩下昏黄的灯光和沾满灰尘的学习资料”。

    备考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只需要你每天都“坚持”。考试也是件艰难的事,因为很多人最做不到的也是“坚持”。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克服惰性,积蓄力量,厚积薄发,让自己尽可能的存留到最后。


    1 人为什么会有惰性?

    从生理上讲,人的大脑其实特别懒,叫能不动脑就不动,在执行任务时喜欢按照自己最熟悉、最习惯的方法去做。而学习则是,大脑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存储、检索。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挑战天性的过程,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听演讲的过程中内心激情澎湃,回家没几天就烟消云散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大脑的“喜性”对症下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法,当我们面对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时候,尝试着让大脑自动地把它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简单的问题,这事就好解决了。

    比如说,“今年毕业,我感觉自己既适合考研又适合考公务员,都想尝试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啊~

    将问题拆解一下,

    前期思想准备:1 不管考哪个,一次上岸都不容易;2 知识不白学,都是在积累,先学学看。那么,先确定一个吧,着手去做:查历年考情、经验分享,准备复习资料,制定计划,埋头学习......

    可能学着学着,你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了~

    其实,整个过程不是在帮你梳理知识,而是,让大脑通过主动探索,将困难的任务可视化为具体简单的操作,执行过程中,才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比如,“周日上午九点要去图书馆看书”这就比“我要学习”会更好,因为有研究表明,写出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执行力。

    像制定计划要分为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一样,这样大脑执行起来才方便,同时也是克服拖延的好方法。


    2 如何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难~难~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阅读公众号、听演讲、刷抖音时,每次碰到精彩励志文,都会不自觉的点赞、转发然后收藏,决定自己也尝试一下~但一个月过去了,依旧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如果,连改变的第一步都迈不出去的话,更不要谈后面的坚持。

    怎么才能让自己开始行动起来呢?

    心理学上讲,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易受到先前出现的信息支配,此时,我们的思维就好像被沉入海底的锚固定住了,这就是著名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美国一个实验中,科研人员随机询问路人:“您愿意捐5美元支持环保吗?”最后得到的平均捐款额是20美元。如果把问题换作“您愿意捐400美元支持环保吗”,最后得到的平均捐款额则是143美元。仅仅是更改了初始的预期数字,获得的结果就大不相同。这就是锚定效应令人震惊的作用。

    如何应用锚定效应让自己行动起来?

    给自己的目标行为设定具体的锚,初步实现从0-1的过程~比如,我想实现定期更新自己的公众号~这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没灵感坚持不下去了、最近总要加班啊,领导突然加塞紧急任务、这周还得搬家,七姑来创门、八姨要请客以及别的吧啦吧啦~好麻烦,不写了

    一个完美的思想结晶就这么破裂了?

    拿出手机记事本,写上:

    这1个月我要更新4篇原创文,那得保证1周至少更新1篇吧!为了保证能完成,那我现在就得着手找灵感定主题、搜集整理材料,这些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分散开进行,好,我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最后,即使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没关系,只要开始行动,就实现了从0到1~

    给自己点奖励(精神or物质)强化一下吧~

    锚定效应也可以这么应用,上一篇我们知道,人的惰性是非常强的,人们在有了deadline(截止日期)以后,效率才会提高。比如,领导让你写计划书,要求在60天内写出来。可能前50天,你整天都在想、琢磨、采风,然后去体会,50多天过去了,最后只剩十天,你才会冲刺写这个计划书。因为,人们喜欢看着deadline(截止日期)做事。

    所以,学会设定截止日期'在任务期限之前保留一定的距离,给自己插上几个锚


    3 心理上避免“回归平均值”

    先举个例子,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被父母冤枉的一件事~成绩考的好,被父母表扬,一旦下次降了,父母经常会说:一表扬,你就翘尾巴,一表扬你就不行了~实际上的原因可能是你表扬我的时候我太行了,你表扬我的时候,我已经超出均值很多了,所以到后来回归均值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一个人怎么可能保证自己永远都做得特别棒呢?

    所以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以为有大量的规律存在,以为是因为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导致的结果,不是,它只是一个简单地回归均值而已。

    回归均值发生在哪儿呢?发生在当第二次表现与第一次并没有因果联系的时候,而如果一个人是流水线作业,这个事做完了以后它的结果会带到第二次,然后带到第三次,这样就不会出现回归均值的现象,它就是是有因果关系的。

    生活中如何有效避免回归平均值呢——尝试将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因果关系。举个例子,今天学习了20个英语单词,明天我要利用其中10个自己造例句,后天作文中争取用到他们~利用因果关系,有效避免回归平均值,起到梳理巩固的效果,符合记忆规律,而且也强化了坚持。

    怎么说,往往电视剧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会播放广告,或是欢迎明天收看~就是应为有了悬念,才会吸引我们继续收看

    所以,坚持学习就是,想办法让每天学到的成果成为第二天学习的原因。这里面不得不提到一种超强的学习能力——复盘

    我们之所以总在相同的地方摔跤,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学会总结,导致同样的问题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关于复盘能力,我想单独写一篇文章,酝酿中,敬请期待

    总结一下:

    1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何不尝试一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人都是有惰性的,要通过主动探索,将困难的任务可视化为具体简单的操作,执行过程中,才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3 通过设定具体的锚,先让自己迈出行动的第一步,及时给予奖励强化行为。

    4 生活中学会创建因果关系,避免“回归平均值”,获得坚持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些答案是在实践中找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jl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