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天学了一篇新文章叫《愚公移山》,记得老师下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愚公和智叟到底哪个愚蠢哪个聪明。当然老师给出的答案并不出乎意料:愚公智而不愚,智叟愚而不智。但我认为不然。
其实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比如龟兔赛跑:若单单从志向和性格上来说乌龟更胜一筹,但是要是从文化底蕴和基础打牢上来说乌龟略败于兔子。《愚公移山》更是如此,若单单从志向上来说当然是愚公高于智叟,但若是真从现实角度来说,还真不一定是愚公聪明。
首先,愚公曾经说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暂且不说主观原因,仅凭客观原因便可以看出愚公的想法并不现实:在当时没有人可以证明山不加增,他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子子孙孙是否无穷匮也。不必说别的,便说在现代社会发现的板块构造学说,就可以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据说明山并不是不加增的。而对于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有许多客观原因来阻挡他:愚公虽然是一件农民,但是毕竟生活在封建时期,若是后代移山工程浩大,碰上暴君,惹的皇帝不高兴了,那必定是满门抄斩,那又从何而来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当然这也仅仅是客观原因,并不能动摇《愚公移山》的信心。而且客观原因也不是百分百出现的,但是《愚公移山》还有不少阻挡他的主观原因:首先,愚公虽然自己意志坚定不渝,一心想要移走这座山,但是在宜山之前,他的妻子是提出过质疑的,愚公已年过70,现代的子孙是看在她的面子上才陪同他移山,等到他过几年去世之后,还不知道子孙是否遵从他的意愿,继续干这个浩大的工程。虽说古人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愚公栽的这棵树也太难生长了。人心都是会变的,人们都不会了解彼此的心意到底是什么,所以愚公不可能确定他死后子孙会不会继续移山。与其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大业,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养老安享晚年。
综合种种原因,智叟的建议不是不可采取的,更何况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神仙,若是愚公继续坚定地移山,结果还真的不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