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寒冰,难凉热血。”——梁启超·《饮冰室全集》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谢丹儒
1.我的固执,无药可救。
毋庸置疑,我是固执的。
能在写作这条路上坚持这么长时间和我的固执是分不开的。
当然,曾经我也对此并不坚定,那又怎样呢?
我还不是还在继续写着。
我没有放弃,我还在写。
虽然,不得不承认,写作最初我便目的不纯。
最开始是为了名。
因为崇拜某个作者,然后羡慕别人口中的作者,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羡慕的人,成为别人口中的作家。
为了这个目的,我二话不说便开始了写作。
写小说,模仿,套用自己的精力,或是将自己想象成别人故事中的人去续写、改编。
现在想想,那段时间还挺有意思的:
写着写着连自己为什么写的原因都给忘了。
还别说,那时候还挺投入的。
甚至,每次写完便油然而生出一股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当然,虚荣心更甚。
只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自己拿来读,读着读着却是越读便越觉得悲哀。
此时,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
“你可能一辈子也成为不了这样的人了。”
于是,我便搁置了一段时间没再写下去。
那时,我还在读初中。
写的草稿纸加起来大概是有一本书那么厚了。
好几个草稿本,还有一个抄歌词的那种笔记本我写了半本的样子。
后来,笔记本还被盗了。
再后来,我上高中了。
因为当初沉浸于写小说的缘故,我与县城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其实,也怪我当时没那个自信,所以就没报那所学校。
毕竟,当初那个成绩也还不错,如果再加点钱硬要上那所学校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想想,如果当初自己选择了重点高中,兴许一切真的会不同呢!
不过,世上可没有后悔药。
也还好,在那所学校,我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我与写作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了。
与此同时,也是在那时,我才有幸结识了一位朋友。
记得那时,我们常在微博上互动。
对了,我是在高中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的。
兴许就是因为手机的缘故,我的表达欲再次爆发了出来。
也是因为表达欲,再加上本就有点多愁善感的性子,再遇上“微博”,那便如同火山遇上了雪崩,一发不可收。
在那样的情况下,在那样的年纪,但凡有人愿意搭理自己,而且是通过文字的方式,那就是美好友谊的开始了。
后来也确实,我们就这样一来二去交流了很多。
几乎是顺其自然的,我们就互相加了好友。
那时,我们聊思想、文化,各种侃大山,唯独不聊感情。
话说,两个男的,在那个时候感情空白一片,能聊什么感情呢?
我还记得,当初我们还打算一起办《期刊》来着。
是的,也就是在那时,我又继续写作了。
几乎是两个人互相欣赏吧?
当然,不排除我还是更喜欢作家的名作多一些。
但是,同龄人之间,我肯定是欣赏对方多于那些被老师夸奖的作文写的好同学。
这是因为,当初我也是被夸的一个。
所以,你看,我还在写作。
后来,我出来了。
而我那位朋友则还在上大学。
我去了北京。
他则在家乡上大学。
等他上完大学,他便去了北京。
我则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地方了。
北京、厦门、东莞、深圳、上海……
等再次联系上,他已经成功的写了好几本书了。
我呢?
还在写着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随笔,偶尔写写书评什么的。
而这时,成名的欲望早已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更多的,可能还是为了写而写,为了表达而表达吧。
当然,不否认,可能内心里还是会怀揣着一种“大器晚成”的观念在。
要知道,那些年读的书,读的自传,有很多的作家也是这样的,甚至死后才出名的更是不少。
于是,他以此为杠杆,不断的跃升。
我则因为无欲无求,或已经在自暴自弃的边缘了,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
我还一直停留在原地,满口不在乎,心底也是不甘心。
但是,没有人指导,全靠自己琢磨,我又能怎么进步呢?
读了一大堆关于写作的书,又能吸收多少呢?
这些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而已。
说来,我又坚持了几年呢!
话说,我还在写啊……
转眼间,我出来也好几年了。
终于,在某一年,我打算靠文字吃饭。
正式的进入了文字相关工作了。
此时,我的那位朋友已经在北京算是立足了。
我则才刚刚开始而已。
没有如鱼得水,没有一飞冲天,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当然,也可能稍好些,毕竟写了那么些年了。
后来,又换了几份工作。
都因为不喜欢,或者还是想和文字打交道。
最终,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和文字相关的工作了。
所以,你看,我是多么固执啊!
2.患得患失,说到底是能力不足。
梁启超在《饮冰室全集》中曾言:
“十年寒冰,难凉热血。”
只是,这真的是因为热血吗?
兴许最初算是吧,毕竟年轻,年轻容易冲动。
可是,如今呢?
又是为了什么,怎么还在写呢?
其实,写到今天我已经很难说清自己到底为了什么了。
好像都有,为了名,为了利,也为了写而写,更是无法割离。
我甚至无法想象,如果不读书,如果不写,我还肯不肯从零开始去学习一门技术,或去从事其他行业。
要说,现在的我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写的也很一般。
按理说,一般人到这都该“醒悟”了吧。
毕竟,名也好,利也罢,我都一无所获。
甚至,还因为常坐,熬夜,惹了一身的毛病。
有时候,我也在想,:
我到底在图什么呢?
如果放弃写作,又怎样呢?
既然一无所获,既然坚持了八九年,够了!
不是有个理论叫“一万个小时定律”?
——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若是按照这个定律,我是不是也该放弃了?
实际上,我也曾动摇过。
我尝试了各种工作——
网络销售、服务员、工人……
我不停的换工作,每每刚要稳定下来了,我也以为我肯定能坚持下来。
可是,每当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就全是读书、写作。
如果想要专心写作,这些工作显然是不小的障碍,时间上它便不允许我这么三心二意。
若是单纯的写作,也是难的。
工资难以养活自己,甚至买书的钱都赚不到。
说到底,我既做不好文字工作,也无法专心的做其他的工作。
无疑,我陷入了两难。
而这一切,毫无疑问,我之所以患得患失,是因为能力不足啊!
我的天资既不聪颖,文笔什么的也都一般。
甚至连基本的常识和做人方面的种种,我也丢失了。
多年来,沉迷阅读,痴心写作,原本这是不应该的。
可是,我读的都是杂书啊!
各种奇奇怪怪的理论,没有成系统,还时不时看看这看看那。
所以,也许并非“一万个小时定律”有什么问题,而是我的问题。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像都晚了。
看看现在的工作,看看那些兴起的行业,看看那些曾经崇拜的人。
一个个转行,一个个不断跃升,一个个在领域中立足。
而我呢?有什么是我拿得出手的呢!
倒贴自己,只为求一份写作的“指导”,还被拒绝了。
这事就发生在不久前。
是的,我想好好的学习,希望能够真正的立足文字行业。
刚好认识的人中有一个是有机会接触到具备指导他人的人。
我便舔着脸,向他表示了我的想法。
结果,对方要了我的简历之后,便拒绝了我的请求。
是的,不符合对方的要求。
而对方的要求是需要具备足够的知识量。
当然,这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点,或是说的委婉些。
说白了,还是基于价值,或者说我的能力。
这就是商业吧?市场的规律如此——
如果没有价值,又不具备相应的潜力,再加上本就实力不匹配的情况下,谁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呢?
如此吃力不讨好,换作我,多半也不会乐意吧!
至此,我能怎么办呢?
说到底,从始至终,这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啊!
写作,我又放不下,别的,我又无法专心。
那就写作呗,缺什么,补什么,直到自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总能活下去的,总能立足的,不是吗?
说来好笑,现在“一万个小时定律”倒成了我的希望了。
3.妥协?不,这可能才是我。
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很多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句话我曾不止一次的引用,我也一直这样觉得,深以为然地认可。
然而,当现实的压力压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当时我就想逃了。
我想逃到一个无人之境,自生自灭。
希望能够摆脱身上压着的重担,自私自利,活着就好。
哪怕苟且。
可是,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我这样的人,身无长物,一无是处。
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退化得差不多了吧!
何况,没了书,不去写作,这可比这些难受多了。
而书,很贵。
写作,我又做不到很好。
既养活不了自己,还不想糟践自己。
还不死心?还不认命?还不妥协?
我不年轻了!
看看周围的那些人,那些同龄人,那些曾经站在同一个起点的人……
哪一个会这样?
哪一个至于这样?
我甚至想做个和他们差不多人也好啊。
哪怕稍稍差些也好啊。
然而,我真的能够做到吗?
答案是,如果要我放弃写作而选择别的行业,我做不到。
可是,
我既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支持自己的写作。
关键我写的还一塌糊涂。
这件事我偏偏还不能和家里人说。
他们不会理解的。
而且,家里也有家里的困难。
和朋友倒是可以说说,但是,说什么呢?
向他们借钱?
还是向他们求助?
周围又有多少人从事文字工作的呢?
我的亲戚、朋友、同学……
如果我说我是写作的,他们问我都有哪些作品?
或者问我,都写了些什么?
我该怎么说呢?
难道告诉他们,我什么作品也没有,写的都是些无关痛痒、无病呻吟、一无是处的东西?
我倒是不介意这么说,只是,作为朋友,他们不应该承受这些“无妄之灾”,无妄之扰。
我不能够,也不应该这样。
那么,
没钱了怎么办呢?
家里催婚了,
家里问起工作了,
朋友询问近况,
朋友发来喜讯——
朋友结婚了。
朋友买房子了。
朋友买车了。
朋友事业有成了。
而偏偏这些,家里人也都知道。
总会有的,不可能每个人都像我一样。
可是,他们却是不知道我的情况。
或者说,知道又如何呢?
不过徒增烦恼、伤悲罢了。
而我需要的是这些吗?
不是的。
我只是想要写作而已,想靠文字养活自己而已,想从事文字行业而已。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一个简单的信念。
支撑我走了好些年啊!
现在想想,如果你问我后悔吗?
可能,我会觉得后悔,但更多的是愧疚。
关于写作,我不后悔。
可能这就是命吧,不论信或不信,但我知道,我离不开它。
你知道那种感受吗?
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忍不住朝着有字的地方看;每到一个地方,最先想明白的就是图书馆的位置;然后,每到深夜,或七八点,或八九点,甚至凌晨一两点,我就会想坐在电脑桌旁,想写,不论写什么,我就是想写。
还有书,几天可以不看书呢?看到书,怎么能够不翻一翻呢?怎么能不读书呢?不论什么书,那都是书啊!是文字,是有思想,有温度,是有生命的啊。
所以,我找工作,换工作。
曾经,因为不懂事而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现在,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什么,终于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了,我又怎能轻易放弃呢!
没了书,没有写作,我还能怎么活下去呢!
所以,当朋友瞧不起我的工作,瞧不上我的工资的时候。
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像看一个疯子、傻子,甚至眼中投射出同情、怜悯、嫌弃……
那又如何呢?
我难道就能放弃了?
我如果真的那么能够在乎别人的目光,
我如果真的可以做到放弃,
那大概,
是因为我不在了吧。
妥协?
不,
这可能才是我,真正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