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93632/ae9ca14c4c8e2c93.jpg)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我们何以不同》,讲的是人格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的是人格特点、形成原因、个体差异等问题。
作者王芳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从教人格心理学二十多年,书里很多内容就源于其讲义。
1.听书笔记
01)目前公认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描述和测定人格特质的模型是「大五人格」的模型。
它主张存在五个基本的人格特质,分别是外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
02)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从父母那获得了足够的温暖与支持,和父母建立起了安全型依恋,他就获得了一罐「内心的金子」。
他可以携带一生,帮助自己表达关爱、享受亲密、克服困难。
03)我们身上确实带着家庭的印记,但依旧是全新的个体。即使无法改变扎根之地,也可以选择向上生长。
04)人格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我们永远都在成为,无法被定义。
2.听书感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古往今来,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何以不同,你我既是谜题,又是答案。
我们的身体不同,每个人的基本生理素质各具特点。
对外界的感受体验也就因人而异,有人爱热闹,有人爱吃辣,有人不怕热。
我们的家庭不同,每个原生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环境。
这些培育出带着家庭印记的子女,无论是未成年,还是组建新的家庭,原生家庭都带来很大影响。
我们的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着个性化的成长经历。
从可爱的童年到叛逆的青春期,再到多个身份重叠的成年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所处的环境,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全都不同。
我们的人格不同,每个人自有其明显而自洽的特质。
属相、星座、大五人格、MBTI16型人格,每种模型都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完美,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相同的分类,也有不尽相同的个人体会。
我们的思想不同,每个人都有一套思考认知的系统。
它犹如底层系统一般内嵌在我们身上,有稳定的内核,也会随时间变化而更新迭代。
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认知自我,如何判断,如何行动,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人生。
从这些维度,我们可以理解自我何以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也是动态变化的。
就像书中所说的,人格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你我也不是一个人名那么简单,而是一直在成长,在试图成为,无法被准确定义。
岁月匆匆,穷尽一生,我们都在努力成为自己,做到自我实现。
去认识到自己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接受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投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做自己能做爱做的事,成为自己能成为的人。
希望你我都能成为自己,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