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自己3年前写的一段文字,感到很欣慰。工作之前,比较稚嫩,心性也比较单纯,很多事情都想得很美好。初入职场后,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会遇到一些挫折,也难免会有一些抱怨,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
不懂产品,不懂业务的程序员只是码农,不懂程序设计的系统业务担当充其量也只是业务员,并不比操作员的工作强多少。反而倒让人觉得啥也不懂就知道在那里瞎絮叨,会说漂亮话,会讨好领导。
很不幸,我的角色就是系统业务担当,不同的是我不会说漂亮话(缺乏沟通,不懂汇报),不懂讨好领导(不会相处,交际能力差),略懂程序设计。
刚来公司的时候我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当然这样的业务担当必然会被各种『打磨』,渐渐地也变得圆润起来,懂得了些许沟通,懂得如何汇报工作,交际能力也略有提升,反而我倒觉得我真的是提升了吗?
虽然在工作中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外在处事能力也渐渐融洽,但是偶尔看到那些过于『夸张表现』的行为时,内心总是感到厌恶,只是能做到不形于色了,甚至有时会想,在这个环境中待久了,自己最终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的人?或许并不是环境的因素,每个环境应该都存在这样的人,一个企业也必然需要这样的人,仅仅只是不适合我。
写着写着似乎跑题了,既然做了系统业务担当,首要还是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根本没有资格去讨论任何环境或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其实我渐渐地也领悟到,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并不是限制你发展的框框,特别是针对初入职场的新人,工作一两个月觉得不适合就换岗,这样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么短的时间,你并不能发现你想要的方向,也挖掘不出现有岗位给你发展的机会。
每个企业的岗位都是相互联系的,而对于专业的限定并没有那么明确,举例,都是叫做系统运维的岗位,可能是更多与人沟通交际的业务相关系统运维,也可能只是与机器打交道的系统运维。但是这两者必然存在一些联系,一个管前台业务,一个负责后台系统,如果你确实喜欢后台运维,你完全有能力做好前台运维的前提下,学习并接受后台运维,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必对你有所回报。意外的收获就是,你对整体系统会有个全面的认识。
现在的自己,已然成为一枚职场老鸟,职场中的那些事,也了解得七七八八了,该经历的也都差不多经历了,一线做过,中心做过,招聘过,晋升过,受重视过,不受重视过。遇到的人也足够多了,有职场精英,也有老油条。我虽不算优秀,但至少有原则。原本还担心自己是否会变成,上述中厌恶的那类人。现在看来,并没有。
反倒对于岗位,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我们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给你提供的那个岗位。很多应届生都想去大企业,为什么?就是因为平台足够大,能够接触的业务更多,想开阔自己的眼界。然而大企业的岗位却是严格细分的,如果你只是着眼于自己岗位那点事,这不就跟初衷相悖论了吗?
我们毕业找工作,实际所关心的是,我们想要做什么以及我们擅长做什么。前一个是主观意愿,后一个是客观条件。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我们更关心地是主观意愿,但企业更关心地是客观条件。这个差异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对岗位认识的落差。于是,很多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觉得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认为企业没有提供合适的岗位,那么,换一个岗位试试?再或者,换一个公司试试?其实,换了一家公司,结果还是一样。
今年应届生秋招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应届生面试后都问到了一个问题:企业内部可以调岗吗?作为面试官,你肯定要说当然可以,前提是你要做好本职岗位,取得一些成绩等balabalabala。然而实际情况,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而我想指出的是,岗位不是公司给的,是你自己「做」出来的。这里的「做」有两层含义,一是,别管你在什么岗位上,岗位职责之外,你都可以多做一些你擅长的,多展现一些你自己的亮点,你就是在做自己的岗位。岗位不是限制你学习的界限,也不是你不想学习的借口。
- 有的人说:「我只做这块工作,挺舒适的呀,为啥要费心管我不想管的事情。」
- 我说,「确实如此,只要你开心就好,开心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 有的人说:「最近好烦,这个岗位职责限制了我学习的动力,我要换个环境刺激一下自己,使自己有动力去学习」
- 我说,「别自欺欺人了,这种想法就像,在学校不想学习,放暑假了,对自己说,在家里一定要好好奋斗。建议好好找找"烦"的根本原因,毕竟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 有的人说:「这个工作确实不是我想干的,也不是我擅长的,但我不知道我能干什么」
我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你身上总有一些你自己看不到的优点,找到它,点亮它」
第二层含义是最近想到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人生许多烦恼,就是光想不做。关键时刻不怯场的勇气
【后记】
调岗后,好些之前的同事,都在怀疑,你转行了?那不得从零开始?我回头想了想,好像并没有啊,在互联网时代,对一个学IT技术的人说转行了,不是很奇怪吗?现在哪个行业,不需要IT技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