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世间的情,冷与暖总会有。别喊累,因为没人替你分担;别言苦,因为没人替你品尝;别脆弱,因为没人替你坚强。
人要保持忙碌,忙碌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治愈自己最好方法就是忙碌和睡觉。一旦忙起来,负面的情绪就少了,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如果一个人能有目的地忙,就会慢慢发现:原来忙碌,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所以,宁可累点,也别闲着。忙碌充实的生活足以沖淡复杂的情绪。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常言道: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忙碌,而是无聊。
一旦忙起来你会发现,忙碌充实的生活足以冲淡复杂的情绪。当你的生活被工作、运动、读书、社交占满,哪儿还有时间去焦虑哀怨,顾影自怜。
有目的地忙,会让你慢慢发现:原来忙碌,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而且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
闲是迷药
人闲一点是福气,太闲,就会变成一场灾难。《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自2022年以来,“辞职”、“躺平”的呼声就越来越高。经历过离职的人其实都知道,真正的离开并不会有自媒体上那样的轰轰烈烈的告别,而是咻地一下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无所事事地躺在家里,刷手机,刷剧,看小说,慢慢地饭也不想做了,屋子也不想打扫,一躺就是一整天,偶尔下楼走走也是感觉精神空虚,找不到目标。
《劝民》诗中说: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适当的放空自己是个好事,但不能太久,久则生变。闲得太久,就会心生杂念,容易胡思乱想,在患得患失中迷失自己,日复一日地衰败下去。最终走入情绪的死胡同,剪不断,理还乱。
忙是良药
古书常写道:“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一旦忙起来,负面的情绪就少了,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哪还有时间伤悲秋。忙碌,是治愈一切自怨自艾的良药。当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更有意义或积极的事务上时,就会感觉很充实,也就没时间陷入消极情绪中,自然身心健康,甚至不容易变老。
科学家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仍然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因为大脑收到的信息刺激较少,大脑早衰者的比例较高。
60岁的严歌苓,依然是一个忙碌的“空中飞人”,每天写作6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时至今日,她仍然保持着优美的身材。齐白石一生笔耕不辍,在70岁时仍然坚持每天作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89岁仍然忙碌在田间,他说杂交水稻让他没时间变老。他们的养生经验,就是简单的一个字:“忙”。有事可干,比啥保健品都好使。
别让自己太舒适
凡事先动起来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想要先动起来的第一步,就是别让自己太舒服。如果你非常依赖躺在床上刷手机的感觉,这时候,不管以何种理由让你去做另外一件事,从心理到身体都会很排斥。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带上你的目标,离开让你舒适的环境。如果你想开始学习某个新的课程,楼下的咖啡厅会比家里更合适,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从懒散的状态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
当你的身体首先动起来以后,你做其他事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尽量多地去体验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一直在思考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在年轻时就想明白。但幸运的是,大多数人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不要枯燥的劳动,不要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要被父母掌控……所以至少你已经排除掉一些选项。
想要获得一个能终身为之忙碌的目标,就需要一个个地去排除可能性,尽可能多尝试。
你可以去不同的城市生活,与不同的人恋爱,总之什么都先试试,一个人真正想要的东西,从来不是在思考中得到的,而是在实践中收获的。
删掉不重要的事
也有些人会说,我很忙了,每天忙忙碌碌除了痛苦,并没让我感受到其他东西。甚至更多人患上了“空白时间焦虑症”,只要一闲下来就觉得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必须马上做点儿什么来让自己进步。但最后做的,可能只是打开了一圈手机APP,点开几个系统提示的小红点,然后在退出,在碎片的空白时间里消磨掉一点焦虑。
让人生保持忙碌,并不意味着无意义的忙个不停。学会拒绝那些对你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真正价值的事情,明确自己的边界,并坚持它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回报。
引路或许可以靠贵人,走路却必须得靠自己。我们这一生,究竟怎么才能在忙碌中修炼自己?这个问题,每个人心理都有不同的答案。
所以与其心中想无数次,不如行动一次。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握好生命的节奏,演出生命美妙的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