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8月12日,青海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公告,根据该省医保局《关于增补部分药品挂网采购的通知》文件要求,正式挂网的《增补部分药品挂网采购目录(2019)》入围企业将在8月12日-9月6日期间报名。
由青海省医保局提出的增补药品挂网采购目录仅有26个品种,穿透剂型,精确到规格。包括丹龙口服液、西黄丸、芪蛭通络胶囊三款中成药,包括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一款非处方药,包括尿素13C呼气诊断试剂盒等。
评论:
青海地处高原,兼具民族与地域特点,从本批26个品种看,不包括民族医药,管中窥豹,或可料想增补名额的短缺程度。青海增补目录选择及其合理性是否会被其他省区参考借鉴,能否形成对其他省区“敲黑板”的示范效应,值得推敲。
满足临床急需用药是医保增补的重要考虑之一。相信医保部门在敲定发布的增补目录品种以前,一定对定点医疗机构整体用药缺口和药价支付压力有摸查调研。省级医保目录是保证本省医保政策安全、有效的关键闸门,要做药物经济学观察。
对8月12日发布的增补目录,我有以下观察及建议:
首先,以单抗注射液为代表的“高价药”进入医保目录,无论对国家还是一省医保支付能力,是进步也是挑战。尤其在创新药、首仿药、类似药过审过评的药企家数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对西部地区一些省份来讲,尤其对挂网采购“限价为主、议价为辅”的特点来说,需要医保部门面对这些临床急需药品的时候,锐意创新。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做议价、谈判降价,不仅了解其他省区的挂网价格、成交价格,还要了解国内、业内努力争取的创新性成交方案,比如青岛方案;另一方面,调查药企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为“新药”仅付认为合适的分摊溢价;摸清本省用这个药的预测量与必要性、可替代性,为“新药”仅付本省可承受定价。
第二,关于医保目录使用效率,如何使每个省级增补名额都不被浪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医保基金花得值当。我观察到本批目录中,有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氧化锌硫软膏、尿素【13C】呼气试验诊断试剂盒这三种药品,其中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还是非处方药品,占增补名额的合理性、必要性,值得关注。
另外,对于进入增补目录的三种中成药,精确到规格,我的意见恰好相反。对药效、价格竞争激烈的中成药类别来说,是否应放开一种通用名的限制,允许多种通用名中成药围绕一个入目录名额竞争呢?盐酸伐昔洛韦竟占用了三个名额。类似的道理,也适用于抗生素类要素选择,基于相似或一致的有效性找最优惠价格。
第三,挂网采购执行这几年以来,不简单,肯定有不少空子可以钻,最了解的恐怕还得是随便哪一家的投标人。公告提到,本次增补挂网采购企业需按要求申报全国最低3省采购价格(同时提供采购价格交易截图)。注意,这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医疗机构结合临床实际遴选药品,并参考生产企业填报的全国最低3省报价与生产企业进行议价。挂网采购方式说先进比较先进,说落后也已经比较落后了。在这种方式下,任何一省可从其他省挂网药品的降价中获益,而本省形成的挂网价格也会对其他省份产生影响。对“老药”来说,就是争取其他省份挂网不降价、少降价,对“新药”来说,就是争取到这里来挂高价,不在意卖多少。
结合以上,谈谈我对省级医保部门增补品种的建议:
第一、增补品种既关乎药企利益,更关乎群众利益。增补哪些药品,是重要的前期工作,医保部门对此保密没有意义,没有必要。大数据时代,医保部门需向需求端要历史用量和预测用量,向供应端要竞争意向和价格水平,这些工作提前做、分配下面去做、聘请第三方互联网开放工具来做,围绕药物经济学制定增补品种的推荐性质的较多目录,经一定原则遴选出较少目录。信息透明了,质疑和责任减轻了。
第二、增补品种使用关乎效率,关乎方案继续改革。我们费很大周章把增补目录确定了,把报名企业引进来。假如在一个采购周期内,却没用好,就需要查找问题:报名企业明知卖不出去,为啥来?他由此获益是什么?医疗机构买得少,是患者少,是定价问题还是人为原因?针对成功增补挂网,却没用好的药品,有必要专门调查,结论的帮助是:本周期内改进的必要及可行性,下次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形。
第三、基于增补药品的特殊性,制定创新购买方案。这一类增补药品肯定是临床急需、必要的,又是价高或难以降价的,否则没必要专门对它费更多力气。比如精确到规格,只有一家生产的,依靠挂网采购方式难道不是价格博弈失效的么?比如对单抗类的先进药品,其他省份挂网价格相近但对本省来说仍难以接受,就要增加谈判内容,对某品种、某厂商的高价“新药”超过一定支付额度后再降价、再赠送。
m���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