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岩磊
我国的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独龙族被称作“六小民族”,因为他们的人口数量都很少,像赫哲族仅有5000多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构成的三江平原上,而黑龙江省同江市的街津口乡则有“赫哲故里”之称,这里有许多独具赫哲风情的旅游景点。
街津口的名称来自一个动人的传说:赫哲族人民世代以渔猎为生,大部分人居住在黑龙江畔,可是有一年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原因在于江中的黑龙兴风作浪,将全部鱼虾都关押起来,以听候它的差遣。一位叫街津口的老汉自告奋勇登上江边的一座小山,他手持鱼叉向恶龙发起挑战,双方一言不合便打了起来。最终黑龙的尾巴被斩断,只得跪地求饶,并把所有的鱼儿放归江中。
人龙大战的地方便被称作街津口山,当地也就有了街津口之名。小山临江一侧有块孤悬水中的巨石,据说它就是英雄老汉的化身,呢喃的江水似是在为他唱着赞歌,翻飞的小鸟像是为其翩然起舞。一条长长的吊桥将石块与山体相连,人行其上犹如荡秋千一般摇来晃去,可谓步步惊心,出于安全考虑,桥上的人员数量严格控制在10人以下。
众多游人排队也要过桥,一是为去祭拜英勇的老人,二是为参观247号中俄界碑。大江对面便是俄罗斯的犹太自治州,人们的目光即能毫无阻拦地漫游异国他乡了,可惜那里人烟稀少,并没有高大的建筑,只有连片的沼泽湿地。逛完街津口山,人们可以坐快艇在黑龙江中乘风破浪,尽情体验水阔江为海、浪高舟作萍的感受。登岸后,游人还可到赫哲民族文化村中畅游一番。
里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赫哲族民俗馆,它详细地展示了这一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赫哲族与满族同宗同源,是野人女真的一支,在漫长的渔猎生活中沉积下自己独特的文化。鱼对于赫哲人来说,不仅是食物,还是作衣服的“布料”。他们将鱼皮进行特殊处理后就能制作出华丽的服装,赫哲族鱼皮衣的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而很多赫哲族习俗也和鱼有关,比如婴儿刚出生,家里人要用鲜美的鱼籽招待乡亲,以示人丁兴旺;姑娘择偶时非捕鱼能手不嫁;新娘过门,需坐鱼船彩车;老人过世,亲朋好友前去吊唁,同样少不了带去大鱼,以告慰逝者。
而乌日贡节、河灯节、鹿神节、春节则是赫哲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人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祈求幸福,其中也充斥着萨满教神秘的礼仪,让游人感受到赫哲族厚重的历史积淀。在这里,人们更像是登上了时光列车,穿越岁月与地域的疆界,去触摸一个古老民族的脉搏,感受它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目睹其别出心裁的手工技艺。到街津口,便不仅仅是一次赏心悦目的游玩,而更是一场探究小众文化的寻宝之旅。
2022.6.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