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的故事耳熟能详,少时读它,会被丑小鸭的勇敢坚强打动,越长大越觉得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那是天经地义的,原本它就是一颗天鹅蛋啊,哪怕它一直呆在鸭群里。直到听了闫老师关于《丑小鸭》的解读后,才恍然大悟,虽然丑小鸭的基因决定了它最终是一天白天鹅,但是它在成长阶段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了它未来的人生走向,在丑小鸭的身上,我更多的照见了自己......
丑小鸭是特别的,出生比别的鸭子都晚,长得又大又丑,连鸭妈妈也觉得它不好看。它真的不好看吗?并不是,只是鸭妈妈心中已经有了衡量的标准,和其它鸭子比,它特别另类,所以它格格不入。
我们经常会以世俗的标准去衡量,作比较。特别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希望遇到的是听话上进学习好的,而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差的,总是成为我们眼中的“另类”,难道他们真的是“丑小鸭”吗?不一定,只是我们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去看待了,所以我们更要学会思辨,世俗的标准就是对的吗?多个心眼,多问问自己。
太特别的丑小鸭在养鸡场里受尽了欺侮,没有人帮助它,怜惜它。其实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特别的“丑小鸭”,有时候我们的态度和做法就给学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也是按照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同伴,在他们眼中,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同学他们就很不喜欢,不愿意跟这样的同学玩,有些甚至会去作弄对方。一个班里,不需要明说,大家就自动自发地站好了队。老师的看法和做法都非常地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班里有意或无意地传达了这样的信号,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谨言慎行。
忍受不了的丑小鸭选择了离开,来到了一块沼泽地,可是鸟儿看到它惊慌地飞走了,连猎狗都嫌弃它太丑了不愿吃它,这时候的它也完全认同了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丑,这样的认知是周围的人灌输给它的,大家都说你不好看,渐渐地你也觉得自己就是不好看了。
这让我想起了班里存在的“差生”,似乎是我们给他们扣上了这顶帽子,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自己就是差生,成绩不好,行为习惯又差,到最后也就完全摆烂了,反正我是差生,那就当个差生吧。这样的自我认同太可怕了,时间久了会对一个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想起小时候,老是被母亲说,就变得很自卑,不敢大方展示自己,直到现在也还是自卑的,觉得自己真的不怎么样。现在自己做了妈妈,很多时候对孩子也是批评数落,孩子的内心肯定也是很受伤的。
写到这里,不断地在回顾过往的自己,真的就是一只丑小鸭,母亲对我更多的是打击式的教育,很少听到她的赞扬,所以我对自我的认同一直是很低的。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烙印深深地印在我的骨子里,我的孩子又在延续我之前的样子,我想我必须要走出来,改变自己,就像丑小鸭离开沼泽地,来到了农家小院,但是它又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