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创儿童文学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与书荐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与书荐

作者: 老王Sir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23:16 被阅读0次

    一、故事简介
    故事说的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Holden)从学校告别到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天两夜发生的事(百度百科的介绍有误)。作者Salinger借少年的视角,嘲讽、鄙视了一下“大人们”的世界。

    二、读后感
    故事时间线比较简单,只在3天之内,但该书幅度达到了200多页。“脆弱、孤独、鄙视”是本书的三大关键词。主人公勇敢、善良、特立独行、崇尚“真尚美”;但同时又具有胆怯、敏感、离经叛道、“脏话连篇”的劣质。
    有些段落,让我会心一笑;有些段落又莫名其妙;还有些段落不慎认同。
    通过该书,我突然发现好多的世界名著,仅仅是“世界名著”罢了。不一定代表“哲理深刻、情节动人、结构巧妙”。名著:只是名气大,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罢了。举个例子:感恩节的“火鸡”,应该算是道“名菜”。但据吃过的人说,不过如此。所以,读名著,请收起我们的膝盖,平视的去读吧。

    三、评分
    分数:7.5分、“9分”(2个分数,嗯,你没看错)
    1、7.5分:来源于自身感受
    本书几个片段、主人公的若干个心理描写都引起我的兴趣,也有点认同感。其他,类似白开水的感觉。
    个人以为,本书写于“垮掉的一代”时期。可能在那个年代的美国少年中,能取得了极大地共鸣。但放在现在21世纪的中国,存在“文化代沟、时代断层、经历有别”等三大问题,很难在我们国家取得共鸣。
    2、9分:来源于译者孙仲旭
    其原话:因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世界性、普遍性的。在每个年代,青少年对于成年人世界都有一定的怀疑和抗拒,所以当他们读到塞林格在小说中直接表达出的质问和愤怒时,他们就会产生共鸣。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真的很神奇。如果你不是处在这个年龄段,就是思想状态跟霍尔顿相差比较远的时候,很可能不会喜欢这部作品,包括对情节的推进,对里面的脏话等细节,都很难接受。但是如果你正好处于这一年龄阶段,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就会觉得和霍尔顿有息息相通之感,会觉得他的愤怒就是你的愤怒,他的迷惘正是你的迷惘,他的欢乐也是你的欢乐,会觉得他说出了你想说的话。你甚至会觉得,这部作品完全征服了你、改变了你

    四、题外话
    1、看了网上的文学专家们的评论:说是霍尔顿最后变成了神经病,真他妈的胡扯。哥表示无语。我真怀疑这些“砖家”只看过一个片段,然后以讹传讹。
    2、豆瓣上排名靠前的几个“热门评论”,我都不是很他妈的认同。直到看到“DrunkPiano”ID的评论贴,深以为然。
    3、全书“脏话词”(他妈的)多大300个+,可能破世界名著记录了。我他妈也是服了。
    4、本作是译者孙仲旭先生的最喜爱的国外作品。他生前首先看的是施咸荣版本,但看完对照原文,发现不满意,以一己之力翻译出了《麦田》,然后才投的稿。
    5、本书作者拒绝该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改编成电影。所以,至今,全球还没有该片上映。但有塞林格的自传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而且导演非常鸡贼的把《麦田里的守望者》穿插到了该片。但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这样的处理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小说中有着很大的自传成分。

    五、版本推荐
    1、孙仲旭,译林出版社(也即江苏译林出版社)。翻译的非常棒,强力推荐。
    P.S:本版本,并非孙仲旭先生参考施咸荣版本进行的二译,而是直接针对原文,进行的翻译。翻译时间:6-7年,一共译出了5个版本。
    佐证链接:https://book.ifeng.com/psl/sh/201002/0201_3556_1532498.shtml
    2、施咸荣版本呢,一股“书生气”翻译,把原书的“颓废、离经叛道”,破坏的够呛。另外,翻译水平也不敢恭维。
    我今晚刚好看完时,对于“砖家们”说的霍尔顿精神病问题有质疑。怕专家们看的是外文版,由于翻译水平问题导致看不出霍尔顿的精神病。所以找了一下原文的最后1章(第26章)。然后得出了2个结论:一是,孙仲旭的翻译没问题,而且翻得非常好,霍尔顿也没病。二是施版的翻译水平真的有问题。

    以最简单的句子为例。原文:keeps asking me if I'm going apply myself when I go back to school next September.施咸荣翻译成:不住地问我明年九月我回学校念书的时候是不是打算好好用功了。
    Next September,被翻译成明年是有问题的。next的本意是:接下来,而不是明(年、天),所以孙仲旭选择了:老是问我九月份上学后会不会用功。翻译流畅、简洁、传神,既也不突兀,也符合口语的简介特点。

    六、最喜欢的一个句子
    抱歉,不是麦田的守望那个句子,虽然文艺腔十足。而是: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一个理由去轰轰烈烈的死,
     
            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一个理由去谦卑的活下去。”
    p.s: 本人在孙仲旭先生译本上,修改而成。

    就讲这么多吧,看书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与书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ry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