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作者: 李健玲 | 来源:发表于2021-11-14 19:21 被阅读0次

文:开花的树

他是一个为艺术活着的精灵,

他被纽约的华人艺术家集体仰慕,

他曾给张朗朗、陈丹青、阿成、何立伟等讲授文艺课。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画家,

到忽然有他的一座美术馆。

他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

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

他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直至今日,人们对他仍保持着警惕的崇拜,

大陆文化界对他几乎噤声,

他的曲高和寡,他的大器晚成,

12年前,在他80岁前,

在国内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他是《从前慢》的作者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2011年底,随着木心先生的去世,这首《从前慢》从贴吧、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开始被人广泛传颂,这首诗被大家当成了情诗,广为流传。

2015年1月16日,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中,选手刘胡轶对《从前慢》作曲并演唱,淡淡的娓娓道来的旋律,瞬间就拨动了你的心弦,戳中了每个人的痛点,这首诗带着歌曲的翅膀一下迅速风靡。

紧接着,刘欢、郎朗、吕思清在当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起表演了《从前慢》。

木心的名字就这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00年前,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木心是谁,直到当时浙江乌镇的领导在偶然的情况下,看到了木心写的散文和诗发表在台湾的《中国时报》上。他非常惊讶,原来浙江乌镇出过这么一个人。

他读到一句话:“我再也不回来了”,这句话特别刺痛他的心,这位浙江乌镇的领导就托人请老人家木心回乌镇。

木心犹豫了好几年,终于在06年由他的学生陈丹青陪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回到他出生的地方浙江乌镇定居,一直到2011年12月21日去世。

十几年前,木心的书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算是一个新闻。因为当时我们对民国遗留下来的作家能发掘的差不多都发掘了。

大家不知道还有一个老作家,老到快要80岁了却从来没有在大陆出过书,但他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却很有名气。

木心,这个有点“大器晚成”的名字,在21世纪逐渐地被流传开来,他的很多作品现在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中国的文坛,谈得上文学巨匠的只有六位——鲁、郭、茅、巴、老、曹,他们都出生于前清;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派诗人出生于新中国诞生时期;出生于民国的作家如张爱玲、三毛、余光中,他们又都属于海外,出生于民国的大陆作家几乎是一个断代。

木心就填补了这个空白。

木心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乌镇,他本名叫孙璞,字仰中,号牧心。后来他把“牧”改为“木”,把“木心”作为笔名进行写作。

木心出生于江南孙氏的一个名门望族。小时候家里佣人打扫厅堂时,把宋瓷撤下放上一个明朝的官窑,他的母亲看见了就会呵斥:“明代的东西怎么能拿出来呢?”

明代的东西都上不了厅堂,足以看出他家收藏之殷实。

木心从小就学习诗词歌赋,他家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家离得很近,茅盾是木心的叔伯辈远亲,木心经常跑到茅盾伯伯家玩。

茅盾家藏书很丰富,在这里小木心如饥似渴地通读了很多欧美和中国文学经典。

木心的童年就是读书,读孔孟、读诗词,也读外国翻译小说。看画,看山水、看水墨,也看西洋油画。

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人占领了浙江,抗战中的江南愁云惨雾。

木心在他的书中描绘说:“我们小孩子们唯一能做出的抵抗行动是,不上日本宪兵队控制的学校,家里聘了两位教师,凡亲戚世交的学龄子弟都来上课。”

谈起少年生活,他说:“人家出洋留学,法兰西、美利坚、红海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流过浪、做过苦工、坐过监牢,我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十几岁之后,他结束了这样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到了省会杭州读艺专,后来又去了上海读美专。

1947年,内战愈演愈烈。一向羡慕别人生活跌宕丰富的富家少爷木心,终于有机会成了热血青年。

他发传单,号召人民反抗国民政府,参与反战游行,他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

木心领导学生运动的结果,就是被当时的上海市长亲自下令开除,又被国民党通缉。

为了避祸,1947年木心逃到了台湾。1949年在很多富人逃往台湾时,木心却反其道而行之返回了大陆。

回国后,他先在杭州第一高中教美术。当时的美术老师待遇非常高,吃住很好,工资也高。可木心却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他上杭州的莫干山上独自隐居了六年。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莫干山,虽然一年四季都风景秀丽,但是要一个人每天独居于这样的深山密林中,其中的孤独寂寞不是常人可以承受。

当莫干山上的太阳升起时,他就去工作;当太阳落下时,他就秉烛写作。

他执拗地认为,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过于安逸稳定的生活是有害处的。

六年的隐居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苦行僧生活,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木心的住处被老虎敲过门,很多野生动物来做过客,而他自得其乐从未退却。

直到1956年,在我们都知道的国内政治运动中,木心的家被抄,从此家道中落。以前有人给他送饭,现在他要自食其力。

回家后他到了母校教书,然后又到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作了设计师,这一年已经虚岁40了。

“文革”时期,木心的所有文章全部被缴毁。“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的木心,锥心蚀骨。

在一次会议上,政治红人陈伯达嘲笑德国著名作家海涅。早已经过了冲动年纪的木心,却愤懑难平地怼了陈伯达一句:“你也配说海涅?”

木心就因为这句话被批斗,被囚禁十八个月。

他被关在一个废弃的防空洞里,阴冷潮湿。关他的人都觉得这个人应该会被废了,应该会爬出来哀求他们。

可是,他们发现木心腰杆笔直、精神饱满,而且永远把自己梳理得干干净净。

艺术能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心里强大的人没有人能打败他。在这么艰苦的的环境中,他却在坚持创作。

木心把让他写检查的纸藏起来,因为纸张有限,每张纸他都要充分利用。他把字写得像米粒一样小,正反两面都写得密密麻麻。

他竟这样写了66页,整整65万字!

关他的防空洞里面没有灯,晚上的时候他就盲写。他没有写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和抱怨,他写的是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

他不囿于当下,没有被当下所打败。写完后,他把65万字66页纸缝进了棉裤里,让看望他的朋友带出了监狱。

他66年写完,67年带出监狱。一直到91年,他的朋友才把棉裤还给他。当他把写满字的纸拿出来看时,发现经过岁月的摧残,很多字已经模糊不清很难辨认。

他在监狱里不光写作,还自娱自乐地画了黑白琴键,他用这个纸钢琴弹奏莫扎特和肖邦。

在漆黑的夜晚,他在思考创作,作曲、弹奏都是寂静无声的,但是他心里却无比满足。

对于“文革”,木心在文章里从未控诉或回忆,只是淡淡的写道:“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以及一句感慨:“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59年——79年20年间一共三次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三根手指被人掰断,出狱之后木心在一个工厂里边负责扫厕所。

厂长感觉到木心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就把他调出来,并且给他各种机会。之后的四年,木心进入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他当了美术协会的美术长,当了工程设计师,成为上海交大的美术教授,成为修复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他就这么有了名气,有了大把捞钱的机会,有了可以扬名立万的机会。生活越来越好,他却感到不安。

他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弊端,看到了让人不齿的事,看到了人性的堕落。他不想和别人同流合污,不想让自己变得堕落,所以在1982年他去了美国,一直长居在纽约。

福楼拜说: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木心说:

“我养我浩然之气,这股气要用在艺术上,不可败泄在生活、人际关系上。现代人的失败,就在于不肯牺牲。”

“来美国十一年半,我眼睁睁看了许多人跌下去——就是不肯牺牲世俗的虚荣心,和生活的实利心。既虚荣入骨,又实利成癖,算盘打得太精:高雅、低俗两不误,艺术、人生双丰收。生活没有这么便宜的。”

初到美国,生活艰苦,他就节衣缩食。他为自己制作衣服鞋帽,他总是穿着得体,透出一股民国范,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然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创作。

他的画作终于在美国大放异彩,他的生活就这样有了保障。

1983年的一天,木心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一个叫陈丹青的年轻人看到他的画作后非常崇拜他,他想拜木心为师。

陈丹青把木心的作品,介绍给阿城,阿城看了他的画作,觉得好极妙极,又复印了一叠寄给何立伟……

大隐隐于纽约的木心,就这样被这群华人艺术家知道且仰慕,他们时常去木心家中串门聊天至晨曦,最后索性央求他开授正式文艺课。

在遇到陈丹青之前,国内没有人知道木心是谁。

2006年,木心被陈丹青大力推广到中国大陆,他的诗作一下就红了。最红的就是那篇后来被谱成歌曲传唱的《从前慢》。

79岁的木心06年在陈丹青的陪同下,回到故乡浙江乌镇,他非常低调,一直住在老宅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小房子里。

他没有子嗣,晚年避世又避人,身边只有两个年轻人在照顾,他只是潜心写作。79岁回国,84岁终老。

木心少年时受了文学的启发,向往丰富的人生经历,于是背起行囊,把几十年的人生过得跌宕入戏,所有的跌宕又成了篇章,成了写作题材。一生由文学出发,最后又回到了文学。

陈丹青说:“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

就像他写的《五月》,干净纯净唯美——

你这样吹过
清凉,柔和
再吹过来的
我知道不是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ux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