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改稿有感有悟

改稿有感有悟

作者: 芬芳玲珑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00:41 被阅读0次

    今天按时按量如约交稿。瞬觉一身轻松,最近这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我是最不愿意修改稿件的人,感觉修改文章比写一篇文章还费时费力。但通过修改,能看见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

    文章通过一遍遍的打磨,日趋完善的过程,作品就变得滑润起来。每过几天再看,都会发现新的问题和改进的点。曾怀疑,文章何时才能完美?有改完的时候吗?只要改,似乎总能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自是一无宁日。幸好约稿都会有截稿时间,否则怕是终无宁日。在那最后时刻到来前,两篇文稿中,终于有一篇自觉无需再改,基本达到满意。一来,受水平限制,再改也就这个境界了;二来,基本如实如愿完成了自己的分享。如果一定要有个第三,那就是改到不想再改了。哈哈……

    两篇中的另一篇,受时间限制,显得有些仓促,若能再有两天的时间打磨一下,可能会更好些。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了,无非就是字句的一些调整。之前不愿意改稿的原因,就是觉得一气呵成的东西更自然,修改后反而有造作之嫌疑。但通过这次改稿,标点符号及错字暂且不说,句子和段落有些都做了调整,写的时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改的时候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除此以外,删繁就简,力求简练,倒也看出自己写作中不少的弊病。比如,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有时难免超出了主题,这时,虽谈不上败笔,但有多余之嫌。有时几多纠结,总也不愿舍弃。于是,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舍得之道。能画龙点睛的作为取和得的原则,锦上添花的作为舍的原则。通过改稿总结出这个原则后,以后的改稿就不用那么为难了。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这大概属于匍匐式前进,螺旋形上升。总之,写作也犹如同做事,只有写,不断地写;只有做,不断的做;这过程中进步成长才最快。简单的事情反复做,这是所有成功人士告诉我们的秘密。

    最终定稿、交稿,心也便坦然和踏实了,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比起自己那些随手写完,再不会去看的文章,这些修改过的文章,因为花的时间精力更多,因而对自己的㓎润也更多。

    写作究其根本,就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把想说和要说的话记录下来。最难的就是怎么说?用什么方式说?才不至于说出来、写出了的成流水账。第一步,一定先是从动笔开始,用笔记录,用文字呈现,将所说之话记录下来。第二步,再考虑如何说、如何写的问题。

    总之,先写起来,写着写着就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该如何写。写作是个互惠互利、共赢的脑力劳动。既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因为人性是相通的,看清了自己,也就理解了别人。其次,是对自己内心情结的释然,最后,让读者既看到了你,也照见了自己。与此同时,若能让看的人,也能有所思、所悟、所感那再好不过了。最好的状态便是写与读之间达成共振引起共鸣。

    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感触。随时记录内心流淌的意念,哪怕很短的一段,只要用心了,无论呈现于纸上还是内心,都会留下一个痕迹。说不定什么时候,用一根线把这些零散的记录串起来,倒也能自成体系。比起临时的创意,信手拈来的感觉更让人惬意。

    养成一个随手记录的习惯。读书有读书笔记,活动有活动的总结记录。这个过程是练笔,是积累,是观察,又是体会。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从一个个细节做起,打好扎实的基础。在不断的磨合中,去驾驭文字,让文字由心而动,随意流淌。否则,总会感到词不达意,言不由衷,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从何处落笔。总之,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先写够100万字再说。

    修心的过程中,不断用文字去挖掘自己的内心。外在的境界,不过是内心的倒影。一个人的作品高不过他的心。因此,不断精进修心,挖一口深井,一旦掘出智慧之水,再考虑用如何的形式、包装及载体来装这智慧之水。待本有的智慧升起,自然会生起妙用。因此,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凡事看准方向和目标,只管去做,做的过程中,遇到啥问题解决啥问题。做了就会有答案,想永远都是问题。

    最近在写作时,越来越享受过程本身。过程中,心会很静,因为要专注于所写内容,少了很多的私心杂念和妄想。有时写作中,不知不觉得就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全然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何尝不是对专注力最好的修?

    我发现,写作成了我对治妄念的法宝和利器。投入写作,既在喧嚣外,又在红尘中,那是内心的另一个世界。写作也是在所缘境的另一个世界里观察自己,看见自己,诉说着自己。所写之物,无非都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自娱自乐自玩耍,眼耳鼻舌身意皆为我所用,调动六根之功用,营造出心中的另一个世界,在游戏中玩耍出一份惬意,再将这份惬意,分享给有缘能读能见的同行人。

    愿你我有缘,通过文字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稿有感有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vz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