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作者: 李蓉乐平市湾头中小学 | 来源:发表于2022-08-31 21:11 被阅读0次

    还没开学,摘抄来凑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篇2.4》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下做学问的志向,三十岁形成独立的品格,四十岁在大事上不彷徨、价值判断上不迷惑,五十岁知道自己的天命所在,六十岁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随心做事都不会超过规矩。

    解读: 这一则实在太长了,但为了便于理解,还是放在了一起。

    1、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生追求的其实就是三件事: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理想的人。孔子15岁就立志用一生的时光,来追求完美的人格,推进理想政治,成就理想社会。孔子一生都没有改变过这样的追求,所以他成功了。人因为理想和人格而不同,这就是孔子比我们伟大的地方。

    2、三十而立:孔子20-30岁期间,在鲁国为官,这段时间他没有停止学习,但这个阶段他不是学习知识,学习的其实是谋立、谋道。孔子30岁辞官,他认为当时他已经做到了人格的独立、自我的建立。

    3、四十而不惑:孔子认为世上只有两个问题:是真的吗?这是事实判断,是知识性的问题。是好的吗?这是价值判断。惑和不惑,和知识无关,和价值判断有关。孔子评价自己40岁能够判断是非善恶。

    4、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在50岁的时候,知道了自己的天命所在,知道了自己的担当,他在为人类的教育努力。

    5、六十而耳顺: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这段时间,要看世人的脸色,要听流言蜚语。孔子也是在这些人的冷嘲热讽中,锤炼出了耳顺的境界。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不把别人的批评和谩骂当做恶言,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说自己。第二层,理解别人,但依旧坚持自己。第三层,明白人生在世,免不了被别人说,也说说别人,把它当成耳旁风就可以了。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要从心所欲,就要有规矩。不逾矩,就肯定会有约束感。但孔子15岁就立志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在70岁的时候,他终于做到了。这时孔子无论做什么,都能够符合规范了。

    感悟: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的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这一则也是如此。孔子用38个字写了自传,但不提生平功绩,而写各个年龄段的心境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xj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