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9:和时间做朋友

49:和时间做朋友

作者: 思索在毫末 | 来源:发表于2023-12-14 00:20 被阅读0次

    人一天有24个小时,清醒的时间大概在13~16小时左右,每个人都是如此。

    这个时间说长不也长,如果你能如果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比如打游戏),七八个小时很快就能过去,再加上吃饭、午休,一天很快就能过去。

    但这个时间说短也不短,如果是开车,能从北京开到上海,一天时间就可以跨越近半个中国。

    假设一天就按14个小时算,能说说你昨天一天这14个小时花在哪了吗?上一周的时间呢?上一个月的时间呢?

    如果是清楚地知道玩了10个小时游戏,这还好,至少“死得其所”。但恐怖的是,我尝试回忆昨天的时间,竟然几乎想不起来时间是怎么过去的。如果是有规律地上班、下班,可能还略微清晰一些,但也最多能往回回忆一两天的时间,再往前几天,就完全想不起来了。似乎每天都在忙,但完全想不起来忙的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结果。

    昨天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他引用了柳比歇夫的一段话,又重新激起了我对时间的兴趣。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19年读研期间。

    这三四年中,我听过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比如时间记录的必要性、时间记录的方法、根据自己情况将精力分为高效时间段和低效时间段再进行合理安排时间......

    听过很多做计划的文章和课程,比如激发热爱、明确目标、设定工作细节、分解详细的步骤......

    听李笑来说,时间是不可管理的,要尝试管理精力......

    听周岭(《认知觉醒》作者)说,做to-do list、将各项工作分到每个时间段、对完成的工作打钩......

    这个过程中也下载了很多的app:时间块、now and then、习惯清单、滴答清单......

    都很有道理,也不能说没有用,但是任何一次都没有坚持下来。

    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总是找不到那个想让我坚持的理由,并不是非得要做这个事情。

    但今天分了两段,总计约2小时20分钟的时间,重新读了《奇特的一生》,我似乎更清晰地理解李笑来所说的什么叫“把时间当做朋友”。

    (ps:为什么能这么清晰地说出来用时?因为我昨天文章提到,要开始记录时间,今天做到了)

    《奇特的一生》描述的是一个俄国的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0多年记录时间的故事。我本来想写的是“生物学家”,后来改成了“科学家”,他的主业确实是研究昆虫分类,但因为涉猎实在太广,以至于我完全不想将他限制在生物学家这个标签内。

    以下是他一生所达成的结果:

    发表了70多篇学术著作,涉及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很多书被广为翻译出版;

    写了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手写约500多印张(印张,印刷术语,1印张约11.5万字,500印张约5750万字);

    他的遗作涉及: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还写过很多回忆录

    20世纪30年代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很多浓妆

    在业余时间,手机了35箱地蚤标本,约13000只,其中5000只做了切片和标本。

    你以为这是一个老学究?实际上他涉猎极其广泛,比如:

    懂历史,可以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执政的细节;懂宗教,古兰经、有台传经、罗马教廷的源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懂复变数、农业经济、社会达尔文主义、古希腊、古罗马。

    你以为他是只懂学术的古墓派?实际上他甚至经常散步、游泳、游历名山大川,身体一直还都不错,70多岁依旧在高效工作,工作时长不输年轻时。

    对于这种结果,我回想从我18岁成年以后的这10年,竟然不知道作何评价。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他的一个时间记录:

    就是单纯事务性记录,哪怕他的儿子去世,在当年的时间记录上也并没有体现情绪的波动。

    (在这里不详细解释这种记录的方法,这本书的作者都在讲,哪怕他经过对柳比歇夫的研究后,也认为这个是柳比歇夫自己总结并改善出的记录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推广)

    这本书除了记录了作者对柳比歇夫时间记录的研究,更多的是在讲这个人的一生。他并不是像梵高、牛顿那样的天才,正是如此,这样的方法让他的一生变得比别人的时间“更多”。

    我可以看书中文字的描述,尝试敬仰这位先辈,也可以根据书中的文字,写出来一些他更有效利用时间方法。但实际上,因为我没有事件,并不知道这些方法会不会让我的效率也提高。

    但第二次读完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于柳比歇夫而言,时间并不是“敌人”,或者是可有可无的“路人”,而是他交心、彼此非常了解的朋友。

    就像他在1965年8月时间账本上记录的一样:

    基本科研——59小时45分钟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钟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钟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钟

    合计——136小时45分钟

    每个类型的工作,都可以分解地更详细,比如基本科研的59小时中有6小时25分钟在做《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

    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路人甲,过去就过去了,没有什么记忆,也没有什么印象。很多时候,时间只会偶尔和我打个招呼,只能记得过去几十年中很少很少的精彩和高光的时刻。

    但对他来说,时间像是他的老朋友,会执笔化成墨迹,印在他的事件账本上,留下每次和他深刻攀谈的痕迹。

    就像我开头说的,人感知时间的流速是不同的。情绪会影响:在快乐的时候走得快,痛苦的时候走得慢。年龄会影响:在年龄小的时候,时间走得慢,比如对3岁的孩子来说1年是整个人生的1/3,所以过的很慢但对耄耋之年的老人,1年只占1/80,时间转瞬即逝。专注力也会影响:更专注的情况下时间会过的更快。

    当时间被纸笔客观地记录到纸上的时候,它从主观的感受变成客观的数字,才可以让我更好地、更客观地认识这个朋友。

    我自己这两天对“与时间做朋友”这句话突然有种明悟和憧憬的感觉:

    现在的我想更加了解过去的“我”,而未来的“我”也一定更想客观了解现在的我。

    由于我是只能活在现在,但正是时间记录让这些“我”在某个角度上讲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

    所以,我就这样做了,忠实地记录自己的时间,只是为了:

    尝试认识时间,并和它做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9:和时间做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y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