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个小测试。
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猜大概会有以下类似反应。
当然该(不该)啦。
这是个问题吗?
这是个好问题吗?
……
下面让我们逐层梳理一下。
1.这是个好问题吗?
关于什么是好问题,已经有太多大神进行了总结归纳,我这里就不再复制粘贴了。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到知乎搜索“怎么问出好问题”,有很多有启发的好文章、好观点。
在这里,我想从清晰明确的角度来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年轻人具体涵义是什么?
一种说法是,年纪轻的人。这个年纪轻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对于10岁左右的儿童,相信没有人或者很少人会称呼他们为年轻人吧。
对于15岁左右的中学生,就逐渐有了分化,在他们做出各种令成年人惊叹的事情,在他们提出各种令成年人惊呼的问题,成年人会感叹,果然还是年轻人,敢闯敢干;如果他们犯了错,作为家长往往还会称呼他们为“孩子”,他们还是个孩子,请大家原谅他们,给他们个机会吧,相信大家对类似的事情也早已经有所免疫了吧。
而对于那些已经超过18岁的人,除了犯错误的时候还会从心底称呼他们一个“孩子”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就成为年轻人的代名词。
记得罗胖曾经在“启发俱乐部”分享过当年父母送他上大学的情景。
在进入大学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今天这一晚对你的一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吗?就是上大学了。但上大学意味着什么呢?就是社会不再把你看成孩子了。
这意味着,如果今天你把别人家的玻璃砸坏了,人家找我们俩(他的父母)赔钱;明天开始,别人就要找你赔钱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年龄的角度来看,18岁可能是判断一个人成为年轻人的门槛,也意味着年轻人就是那些从法律角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那个群体。
另一种说法是,心态好的人。只要心态好,只要还能折腾,就是年轻人。
刚才说超过18岁的人,普遍称为年轻人,但具体什么时候不再称为年轻人,就仁者见仁了。
有些80岁的人仍然自称年轻人,至少会经常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自己还年轻,这个时候,心态就是判断的标准了。
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关于看重金钱的问题,把那些18岁之后的人作为讨论对象,似乎更加合适。
二是那么看重是哪么重?具体看重的程度是什么?
“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烂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这是那位著名的葛朗台,达到这种程度,算看重金钱吗?
有些被称为聚财者的人,他们愿意延后消费,以便积聚钱财;他们看起来不可能像非常有钱的人,因为这是很花钱的一件事;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去花钱,因为这样很花时间,浪费自己赚钱的时间。
这是《邻家的百万富翁》中,两位作者对那些有钱人的印象,这些有钱人算看重金钱吗?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要看是否有利可图,是否有钱可赚,这算看重金钱吗?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昨日宣布,收获建校以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也是最大一笔校友捐赠。而这位捐赠者来自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1995级校友李永新和他创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一次性捐资10亿元。
李永新是否看重金钱呢?
2.这是个问题吗?
俗话说的好,尽管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无论年轻人还是年老的人,都应该重视金钱,很多时候,金钱不一定能够给你幸福,但它是你通往幸福的重要保障,金钱无法让你一路顺风顺水,但它是你生存在这个世界的重要安全保障。
假设你现在彻底破产,并且看不到任何东山再起的迹象,你原来身边的那些朋友,究竟还会有多少再主动跟你联系?
不要说朋友了,即使亲戚,又有多少人还能保持对你过去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钱就是这个世界最硬的硬通货,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不看重金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年轻人还是年老人,任何人都应该看重金钱,某种程度上说,看重金钱才是常态,不看重金钱才是那个不正常的状态。
试想,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不那么看重金钱呢?
面临生命威胁那些极端情况除外(即使生命威胁,似乎也有很多人要钱不要命,类似的报道也不绝于耳),必定在非常态情况下,很多时候并不能够体现出人的真实状态。
一种情况是没有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金钱在他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必不可少。比如目前大多数家庭,十几岁以下的孩子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可以直接找父母购买,他们对金钱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自然也就不那么看重金钱。
另一种情况是已经拥有足够的金钱,不在乎那些不影响大局的小钱。比如那位给母校捐款10亿元的北大名誉校董、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李永新,根据2020年胡润百富榜数据,李永新及其母亲鲁忠芳的身家达到1400亿元,位列百富榜第19位。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10个亿已经是永远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但对于李永新来说,也仅仅是0.7%,确实不值一提。
那你能说李永新不看重金钱吗?不看重金钱,他会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创业吗?
所以,作为大多数面临生活、生存压力,面临养家糊口压力,无论多么看重金钱,我觉得都不为过。
当然,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金钱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别,相应对金钱的看重程度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对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应该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是从事家教等活动,让自己能够尽快拥有一份收入,缓解家庭财政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尽早获得一些社会经验?
比如对一名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是应该牢牢抓住自己的退休金,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还是仗义疏财,宁可生活拮据外出捡垃圾,也要把5000元退休金捐给希望工程?
似乎年轻时候尽可能看重金钱,努力提升自己赚钱能力,对本人对社会是最有益的选择。
3.该还是不该呢?
李笑来利用复杂二分法这个分析工具,对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是否应该看重金钱进行了分析,感觉很有启发。
所谓复杂二分法就是把一件事情分别从两个维度上二分,进而产生4个组合,并分别对每个组合进行分析。
把人按照年龄大概分为年轻人(18岁到60岁)和老年人(60岁以上),把对金钱的态度分为看重和不看重(至于程度方面,更多是一个仁者见仁的意见,很难具体把握)。
这样就形成四个选项:
年轻时看重钱年老时看重钱;
年轻时看重钱年老时不看重钱;
年轻时不看重钱年老时看重钱;
年轻时不看重钱年老时不看重钱;
很多人奋斗一生,除了享受那个奋斗的过程,大多数人实际是期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在自己已经无法赚钱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不错的晚年生活,至少不会因为缺钱让自己生活困苦,不至于因为缺钱让子女负担过重,再翻译一下,就是在年老的时候,能够拥有资格不那么看重(那点)金钱。
按照这个目标分析以上四个选项。
如果年轻时看重钱,意味着他会想方设法去努力、去赚钱(当然这是正常情况,有些人走错了方向,那是特例),这也意味着他在年老的时候,也可能拥有不错的积蓄,此时他在年老时无论看重钱还是不看重钱,都会有一个相对好的晚年生活。
按照李永新的状态,如果拥有1000多亿的资产,相信即使在年老的时候,也能够对钱产生那种云淡风轻的状态,必定那些小钱在他面前实在不值得一提。
如果年轻时不看重钱,那就有两种情况,或者后来突然醒悟,然后发家致富,当然也就不需要那么看重那些小钱;但如果年轻时不看重钱,一直浑浑噩噩,到了年老时才发现,生活如此艰难,即使再看重钱也只能看到眼前的那几个硬币,这种情况可能就真的非常悲惨了。
所以,通过分析上面四个选项,年轻的时候看重钱,并且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这才是最好的选项。
从这个角度来说,年轻人似乎确实应该看重金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