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中国人的教育还在中国!
30部国学名著中的精华思想,至理名言,只要你用心细读,每句都发人深思,令人痛醒,直指我们现代人的灵魂。
一、《红楼梦》
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2.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3.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西游记》
1.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2.人生心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3.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三、《菜根谭》
1.宁守混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澹泊,遗个清白在乾坤。
2.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3.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然无险侧之人情。
四、《小窗幽记》
1.一失足为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2.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3.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五、《颜氏家训》
1.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当自求诸身耳。
2.有偏宠者,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也。
3.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六、《史记》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七、《资治通鉴》
1.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2.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八、《汉书》
1.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大语叫叫,大道低回,是以声之眇者不可同于众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混于世俗之目,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
九、《传习录》
1.心如明镜,物来自照。
2.无事时存养,有事时省察!
3.克己须要扫除廊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十、《淮南子》
1.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2.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坚,莫能与之争。
3.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十一、《吕氏春秋》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十二、《离骚》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十三、《国语》
1.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2.众心成城,众口烁金。
3.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十四、《战国策》
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十五、《孙子兵法》
1.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2.后人发,先人至。
3.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十六、《孝经》
1.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名扬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十七、《道德经》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十八、《周易》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十九、《尚书》
1.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2.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二十、《论语》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二十一、《礼记》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二十二、《孟子》
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十三、《荀子》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二十四、《老子》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十五、《庄子》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3.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二十六、《管子》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二十七、《韩非子》
1.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
2.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
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二十八、《墨子》
1.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2.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二十九、《列子》
1.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2.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
3.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三十、《诗经》
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