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区域,它的浓度决定了这个区域可以孕育出多少颗“太阳”。
靠近银河系中心的区域,自然是氢含量最高的地方,因为那里的“太阳”数量最为密集。
纵观整个银河系,我们看到的是旋臂上扎堆的“太阳”,绕着银心缓慢地转动。
这个巨大的银河系,外面和旋臂中间的缝隙处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物质呢?或者说,银河之外和旋臂中间的缝隙,这些黑暗的地方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物质?
既然我们知道了太阳系的发生机制,太阳系被以氢为主要成分的奥尔特云包裹住,我们就知道旋臂上会有无数个奥尔特云,还有云与云之间散漫的氢。
银河系中心炙热的高温,角动量驱动着巨大的星际云饼转动,云饼之内无数颗“太阳”也被带动一同旋转,十分壮观。
最极端的环境孕育出最意想不到的事物,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之外,更大世界里的一个奇观。
黑洞的定义是:引力强大到光都不能够逃逸出去,其中的温度比太阳高N倍,只能用量子物理学来表达黑洞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消失掉的。
黑洞来自于一颗巨型“太阳”的毁灭,当巨大的“太阳”准备灭亡,中心引力迫使物质收缩、塌陷,核心处的物质变成了中子。这一大堆的中子组成了密实的星体,中子之间的斥力仍然阻挡不了大质量的中子星体内部的引力,进一步收缩,使空间进一步的被挤压,这样就有了超高温度之下夸克之下的更加细小的物质的活跃活动场。
这个粉碎了中子,高密度、超大引力、极端高温的黑洞星体,是量子的活动场。外面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在内都无法逃逸,被吸入之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按照霍金教授的说法,黑洞会向外界辐射粒子流,物质被吸入的同时,它也在缓慢地向周围辐射粒子,......
这个庞大的银河系,氢分子云由于角动量的作用,生成了茫茫多的“太阳”。庞大的氢分子云因为其浓度过高的区域,使得银河系中心附近拥有大量的“太阳”扎堆。
靠近银心的区域,极端高温、“太阳”扎堆、氢分子云浓度过高,造就出来的环境可想而知,是量子层面上的一种互动,我猜测银河系会有一个生氢层,这个生氢层也许就在银盘的边缘,那些黑暗的地方,旋臂之间的缝隙之中,而银盘的边缘可能性最大,......
还记得表述太阳系机制的时候,我说太阳“死亡”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元素的诞生。我想,银河系也许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黑洞不断喷射出来粒子流流向周围的空间,生氢层不断合成“太阳”所需要的氢,“太阳”制造出的高温和物质供给,给更高一层的黑洞创造了维持的条件,......
所以,如果认为太阳系,恒星级别的世界是氢分子云至太阳、元素周期表为准的世界,那么,银河系将会是比氢更加细小的基本粒子至黑洞、量子层面上的无线电波至伽马射线为准的世界。
科学家表明,黑洞质量越大,其辐射的光波以无线电波为主,如果一个黑洞要毁灭掉,那么它将会迅速的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终止无线电波的释放,转而发射出高能的伽马射线,直到爆炸。......
这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半封闭的、互动的轮回系统,如果生氢层存在的话,黑洞也意味着有年龄,太阳年龄是约100亿年,黑洞的年龄将肯定会是大于或等于现今测定的宇宙年龄138.2亿年。......
于是乎,我心目中的这个宇宙,扩大了无数倍,对环境这个词的认知也有了新高度。
环境,意味着随着两个极端的延伸,得到更大或更小的事物,黑洞和夸克之下更加细小的粒子活动的地方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我们的星系——银河系也有毁灭的一天,也许就意味着银河系会像太阳系一样,氢受角动量的作用,“太阳”诞生,未发现的更加细小的粒子受角动量的作用,合成稳态的氢,氢受角动量的作用,“太阳”诞生,大质量的“太阳”转变成黑洞,黑洞辐射完粒子,死亡。高能粒子流流入生氢层,......
这像极了太阳系的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