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听了窦桂梅上的课《圆明园的毁灭》,听前我把课文读了一下,如果我来上,不知道应怎样设计这堂课。听完后,豁然开朗。
不容置疑,这是一堂好课。
如果一般老师来上,觉得文字凝练,不像散文那样有诗情画意地细致描写,如果要拿来上公开课,似乎无法出彩。
这堂课上完,从思想情感上来说,要激发学生对圆明园被烧毁的痛惜之情和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憎恨之情。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是2、3、4自然段,窦老师引导学生去读“圆明园究竟有什么?”,学生读完句子谈体会,教师适当补充图片,让学生有了画面感,体会到什么是“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教师让学生一遍遍读和师生合作读,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一般老师上的话,可能想去找一些曾经园林园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自然是没有视频,只有图片,窦老师适时出示图片,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自然不够强烈,但窦老师先让学生通过字面意思谈体会,然后找一个学生读完相关文字没完,紧接着找第二个、第三个学生去读,老师有感情地引读,就是这样一遍遍地在文字中穿梭,学生情感上有了共鸣。
在学习强盗烧杀抢掠的内容,短短的几行,我们一般老师就会草草带过。窦老师紧紧抓住“统统”,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统统的意思,然后有感情读带“统统”的句子,并补充强盗拿走了哪些东西的详写的文字资料和放火焚烧的视频,学生胸腔里一定积攒出了一股愤怒,也看真切了强盗的贪婪的可憎嘴脸。
光恨是不够的,在课的结尾,窦老师说:“我们记住的是损失,还应反思的是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一个理性的升华。
这一堂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爱”,后半部分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恨。好的课堂是能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的,窦老师本身上课就很有激情,再加上恰当的教学手法,学生自然而然爱得真切,恨得真切。
这是一堂老课了,用发展的眼光来说,如果一堂语文课仅仅是让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是远远不够的,读王林波的课堂实录,让我们知道语文课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实践运用的,读管建刚的书,我们知道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条腿,他的观点是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把课文当做写作的范例,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
在我们设计一堂课时,兼顾这些大家的教学理念,那我们的课是不断在进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