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18:17 被阅读3次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导读诗

诗中各有主,各体有区分。

各有各体裁,各有各的韵。

各有各的景,景因物而呈。

丰赡在于景,景依内容定。

扣则血肉连,句句见分明。

精由笔底出,妙在偶间韵。

评诗重文采,写诗义要深。

三段诗三题,三题要分清,

前两段写物,后一段写人,

景物主相连,三段紧相依,

段段声押韵,各段扣分明。

词句紧相扣,诗意才显明。

一唱而三叹,回环而复沓。

     根据传说以及有关材料的记载和考证,阿买妮是与举奢哲同时代的人,也就是说是相当于是南北朝时期的人。阿买妮是彝族古代的大毕摩和大诗人,而且是彝族古代著名的教育家。由于她大量著书立说并且有诗文传世,对彝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彝族人民历来把她尊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女神,被尊称为“先师”、“天师”――即彝语所称的“恒也阿买妮”。阿买妮的著作现在能知道的还有《人间怎样传知识》、《猿猴做斋记》、《奴主起源》、《独脚野人》、《横眼人与竖眼人》等,还有其它论经书、论诗文的文章。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大约有2500行,是从彝族古籍《把书》中译出来的。“把书”是彝语,意为“论万事万物”,实际是一种内容广泛的论文集。这部诗论原题直译为“论诗、书之文”,但是按照其内容,从头到尾都是以各种体裁的诗歌为例来论述彝语诗歌的音韵格律,所以被冠以《彝语诗律论》的名称。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以阐述彝语诗歌的格律和范畴为重点,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鲜明的彝族美学特色的文艺理论思想,是彝族文艺理论的奠基论著之一,对后世的彝族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她提出的有关诗歌的音韵格律和美学追求,被后来的诗人和学者们所尊崇,奉为圭臬,许多重要的诗学理论为后世的诗学家们所难以超越。阿买妮在《彝语诗律论》中指出:

     “诗中各有‘主’,各体有区分。长有长写法,短有短讲究;各有各体裁,各体有分别。各有各的韵,各有各的声,各式各样扣,各自要分明。上下韵相联,字字有区别。各有各的‘主’,各类‘骨’不同。各有各的格,格在句中存。各有各的‘景’,景因物而呈。丰赡在于景,景依内容定。‘扣’则血肉连,句句见分明。‘精’由笔底出,妙在偶间韵。‘惊’赖乎文采,灿仗乎美文,笔力在能惊。体势放眼得,风致凭挥洒;事物各有‘体’,体势各参差。故事重主脑,诗以韵律分。叙事体为主,诗歌各种型。书籍谁来写?诗册有人评;以下我所作,后世去议论。诗文代代传,代各有特色。评诗重文采,写诗义要深;诗义若浅露,情文不相生。诗文各有类,非可随意分。诗我写不好,来者自品评。诗文各有‘体’,我来细寻根。”

        这一段诗论可以看作是阿买妮的整个一部《彝语诗律论》的总论纲,因为在这一节诗论中她提出了主、体、体裁、长、短、韵、声、扣、字、骨、立、格、景、物、丰赡、内容、血肉、精、惊、文采、美文、笔力、体势、风致、主脑、韵律、故事、叙事、诗义、情文、类、品评、根等等十分丰富而又重要的诗学概念和范畴,这些与她在后面的诗论中提出的题、旨、风、味、对、合、角等等术语合在一起,构成了阿买妮彝语诗学的理论体系,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阐发了她的诗学理论思想。三段诗理论是阿买妮的诗学理论思想之一。

       《彝语诗律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彝族“三段诗”理论。

这个理论有别于汉族的几乎两千多年的文艺理论,独具彝族特色。可以说,“三段诗”的理论概括,在彝族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所谓“三段诗”,是彝族彝语诗中最常见的、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鉴于每首诗都分为三段,故称之为“三段诗”。《彝语诗律论》的主要论点:  

“三段诗”的理论概括首先是阿买妮提出来的。她在《彝语诗律论》中写道:“诗要容易记,人人都记得,写诗的时候,须分为三段:前两段写物,后一段写人,必须这样写。‘’并指出:“三段诗三题,三题要分清,三题要照应,才能出好诗。

”作者又云:“写作三段诗,三段不能分,段段相扣连。”再说:“诗中的三段,头一段写景,二一段写物,三一段写主(点题),景物主相连,三段紧相依,段段声押韵,各段扣分明。”

        并提供了范例。朴素、清新、自然的“三段诗”理论,有范例,有归纳,有概括,给人看得见,摸得着。这里,姑且把她的例证作一引证:

花香啊花美,春来百花香;

好花春常在,冬来花不香。

凉水啊凉水,春来好凉水;

春天你不凉,冬天变雪水。

姑娘啊姑娘,二十当姑娘;

二十不出嫁,年老难当娘。

        阿买妮讲解到:“如像这首诗,才能叫做诗;一首共三段,三段来写成。这样的写法,诗歌爱好者,只要记一段,三段全能记。”并指出:“诗歌这样写,词语这样评,词句紧相扣,诗意才显明。”这是朴实无华,明白如话的文艺理论。今天也可以从中找出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三段诗”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诗句的回环重叠、复沓设喻。这是彝族诗歌的原始美、朴素美之处。阿买妮认为,诗句回环重叠,章段复沓,目的是为了点题,即点明诗歌创作的主旨。这是创作方法的需要,是彝族诗歌的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独到的表现模式和手法。阿买妮把它概括为“三段诗”,这是她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和诗歌史上的伟大建树。

相关文章

  •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导读诗 诗中各有主,各体有区分。 各有各体裁,各有各的韵。 各有各的景,景因物而呈。...

  • 阿买妮《彝语诗律论》之我见

    阿买妮《彝语诗律论》之我见 导读诗 天地日月星,云雾雨中彩, 树木花草虫,石水海里鱼, 诗中各有主,各有骨不同, ...

  • 阿妮

    嗯,是我。家人一直这么叫我,阿妮、阿妮姐,白话、客家话的,妮字发音跟普通话差不多,但听在我耳里总觉得有满满宠溺的味...

  • 星期三课堂笔记

    古诗律动——《马诗》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诺脑,快走踏...

  • 【少女插画】第二课作业

    用宝虹纸画的,阿诗还没买,干得有点快~

  • 彝语者

    勘破 恃宠而骄都是好事,起码有个人因为某人默默地承受着。 重复播放《想某人》,并不是有人爱我,也不是我想某人,是真...

  • 阿苏拉则 | 白雾还未散去,远山似倒影

    ﹀ ﹀ ﹀ 关于阿苏拉则 阿苏拉则在彝族被叫做毕摩,被尊称为神。毕摩是彝语音译,是彝族社会的知识分子,也是彝族文化...

  • 还是喜欢阿白哥

    在云南石林旅游 身着彝族盛装 导旅妹子说 彝语阿诗玛是 金子般美丽女孩 然后问阿黑哥意思 见游客摇头 她又问阿白哥...

  • 创新读书会《亲密关系》1208

    读书会结束后飞奔去车库开车,一是明天妮妮3岁生日,回去带妮妮去买蛋糕,早上妮妮奶奶在老家发来红包给妮妮买蛋糕,二是...

  • 笑传诗词录

    一、打油诗。打油诗指的就是不讲究诗律平仄的诗。本来打油诗是没有什么名气的,但是通过张打油的一首诗,也就是下面这首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买妮的彝语诗律总论及三段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bc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