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着书,眼睛还是不由自主地合上了,强起精神,再看,字里行间变得模糊不清,眼睛又一次闭上了。如此几次,是身体体在给我传达信号,还是我潜意识不喜欢书里这段文字,以眼眠来抗拒或逃避?我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昨晚睡得有些晚,大概十一点五十才睡着,并非失眠,只是十点半上床,靠着床头,写写当天的日记,为什么要靠在床上写呢?最近停暖气了,顿感室内有些冷,身体无意识地,想躺在被窝里。
想起小时候冬天冷时,临睡前想看看书或干什么时,就是窝在被窝里做的。谁能理解在南方没有暖气的冬天里被窝里的温暖啊?我现在,也许是潜意识的一种选择,对被窝的依恋,源于小时侯生活的一种习惯模式。
写着写着,写到感恩日记那一栏时,不由写道:我感恩当我躺在床上时,我的床接纳了我,无论我在上面或躺,或趴,或半躺,有时甚至在上面做仰卧起坐,累得它也嘎吱作响,还是一如既往地接纳我。
更要感谢我温暖的被窝,当我全身被它包裹,只露出头来时,我是如此享受那样的时刻。这一刻,我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想,只是静静的躺着,进入梦乡。大概一天最放松的时刻就是这会儿了吧。
可是今天下午,我选择在椅子上靠着睡着了,源于担心对床太过于依恋,让自己睡得不愿起来。所以,在半个小时𡰪闹钟响起时,我感觉头晕沉沉的,颈椎有些疼痛……尽管还想再眯一会儿,还是醒了。
事实上睡一觉还是很管用的,头脑清醒多了,虽然刚醒时还是想睡。但在自己拿起手机时,手机上的信息很快就赶走了身体的困意。看手机的魔力多大,你可以独处,但独处时却少不了手机。
划拉了一下微信,看有没有重要的消息,无意看到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看完后没有太多感觉,到是底下一篇文章吸引了我。
关于毕淑敏对写作的十点看法,原题我想不起来了,但大意就是写作的十种方法。记得最清楚的是她对读书的热爱,举全家之力搬到了图书馆附近,然后在搬家时,打包了80箱书,大约重多少(具体数字忘了)。说当时搬家师傅刚开始没在意,后来发现怎么那么沉,原来里面装的全是书。
我为什么对这点印象最深呢?是惊讶于一个人对书的喜爱程度……家里藏书如此之多,然而还要搬到图书馆附近住。
原本我想看的十种写作方法只有零星记忆,就记得这些爱的情节了。当我在写这些文字时,我想回头再去找这篇文章,已经找不到了。这让我不由想起一句话:“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时刻处于变化中。”
也许在我潜意识就并不太在意这篇文章,所以我和它的缘分也仅限于浏览一次而已。
但这篇文章却提醒了我一个道理:看再多别人的写作方法,不如自己动手写起来。只有动手写起来,才能慢慢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
于是,我就这样,躺在电脑椅上睡了半小时后,写了这篇午后的碎碎念。在印象笔记里写的,这是第41篇自由写作。
现在越来越喜欢这样写作的方式。随心而写,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拘束,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感,完全是自由的。当手指敲在键盘上时,感觉心灵都会飞跃起来了。
就这样用了40分钟,写了这些文字,在写作时,写下头脑里那些想法,这个时候确实是专注而又放松的。
当人在书写时,会凝神专注,内心越来越平静,烦恼和伤痛都抛到了一边,不知不觉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只要进入这个状态,就是在度过一段平静而远离焦虑的时光。
难怪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我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感觉良好。我忘却所有生活的烦恼、所有生活的痛苦,我被思想层层包围,幸福无比。假如我停笔几天,我很快就会得病,手足无措,顿生烦恼,头重脚轻而不堪负担。”
所以我才越发迷上这样的写作方式。它让我完全丢掉了自我羞愧感,我不介意写得是否有价值,我也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我写的这些文字,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坦露了内心真实想法,我专注在写。
当很多人说写作要有读者意识,要创造有价值的内容,要为他人而写,可我觉得能为自己而写,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我们写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满足自己内心的某些需要,而不是为了别人,虽然当别人看到了我们的努力、认可了我们的成就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但写作终究还是自己内心的碰撞,是为我们自己而写。”
为自己而写,写着写着,或许对别人而言就有价值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