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日,也是五一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出去办事,下午回来的路上,听着妮妮姐的分享,这种如约而至的感觉很让人安心。
自从加入日更营以后,每一个周日,都能在千聊听到妮妮姐的分享,就算她要出差、要坐飞机、要在一天内主持好几场大型活动,都没有一次是缺席的。她有时候是提前录制好,有时候是在论坛的现场,有时候是在饭桌上。
之前听我们日更营的林静老师分享,她也说过自从带团队以来,每周固定时间给团队讲课,也从来没有缺过,她在洗手间讲过,在酒店的大堂讲过……
她们能做到这样,对受众来说,每一次新的发生,都是又一次信任的叠加。久而久之,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特别的信赖,知道她们会一直都在。
我们日更营里还有一位小章同学,她在五一假期里刚刚生下了“日更宝宝”。就在生产的当天,她都没有断更,而且除了日更之外,身为日更营助教的她还在群里带领大家学习。所以,在她生宝宝这几天,几乎每一个都向她表达了由衷的钦佩。我想,就算对她了解不多的人,今后一想到小章,也会觉得她是一个很靠谱的人,如果有什么需要合作的,完全刻意省掉培养信任感的过程。
以上的例子,都是通过持续地、专注地做某件事情,让别人感觉到“我一直都在”。
“我一直都在”,说起来很平常,然而能让别人感到的确是这样,并不容易。
曾经,我就是一个不太看重“我一直都在”的人,也深刻尝到了教训。
生林飒飒之前,我回到了老家,当时很多事情都太突然,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也不知道怎么跟朋友们说。
所以,就那样在朋友圈消失了大半年。
后来,一些老朋友才几经周折地知道我的下落。后来,我才明白,那样做看似完全是自己的自由,然而对于珍重友情的人来说,却是很不负责任的。
尽管朋友们知道我天性如此,后来都原谅了我,或者有的一开始就没有怪罪于我,但是我心里清楚,以后她们在人生里的一些重要时刻,也不会第一时间与我分享了。
在推及孩子的世界,为什么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感觉不到“爸爸妈妈一直都在”。
孩子需要关注的时候,你没有看见,也就是等同于不在。
孩子需要鼓励的时候,你金口难开,就跟不在一样。
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完全不懂他,也跟不在没有区别。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你不明白还指责他,更是在把他推开。
反之,如果在孩子需要你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你“一直都在”,孩子心里一定会很安定、很踏实。
做么做到“一直都在”?
人在(有陪伴),心在(懂孩子),行动也在(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给孩子做榜样),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