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在校长工作室活动中,张静老师和习德利老师分别展示了一节公开课,充分展示了学校“全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成果。下面先把张静老师的课做个点评,明天再把习德利老师课的点评展现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张静老师的这节展示课,凸显“凝练优质问题、创设活动任务、嵌入形成式评价”这三个教学设计要素,整堂课有“学习指标、情境导入、思维对话、拓展迁移、知识建构、课程成果”六个流程组成。她充满勇气地探索落实学校倡导的“全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思想,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领者和鼓舞者。
在精准解读课程标准和文本的前提下,每一个环节都凝练出优质问题,通过创设思维情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引入课堂主题;然后借助演讲这一形式,逐步引导学生依据问题展开学习,运用独立思考、俩俩互助、四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男女生竞赛方式,展开思维的碰撞,诞生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精彩观念,最后结论的提炼与归纳便顺理成章地浮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是一节精彩飞扬的分享式课堂。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尤其作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还承担着德育的具体任务,张静老师注重拓展学科学习的边界,为每位学生创造迁移做事的机会,她旁征博引,为学生搭建思考的支架,运用诗歌这一形式,配上优雅的音乐,关于以“青春”为主题的箴言不长时间就从学生口中流淌出来,感情至深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张静老师的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她善于运用一些评价工具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准备的小红花、奖励卡、黑板上书写的积分、电子白板上的竞赛时钟、学习单上的自主评价指标、下课后的合影留念等,都能自然地与学习活动同时发生,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解决、观点展示、自主合作学习等拾级而上。
她还注重课堂学习作品的开发与运用,板书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设计,课堂上的评价工具她都能运用起来,让学生进行动手创作,物化成学习的作品进行展示,尊重每个学生的劳动创造。就是课下所布置的作业,她也要用心的编制,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都有展示才艺和情感的机会,这正是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的有效实践。
张静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很有价值,不仅很好地落实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改革要求,更重要的是,她探索出了一条学科“立德树人”校本化、师本化,甚至是生本化实施的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