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月共光辉心灵小栈狐仙故事汇
【学习体会⑫】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学习体会⑫】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6:56 被阅读48次

    ——《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学习体会12

          今天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后的第57天(加上打卡鸭的21天),阅读了魏忠教授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的第三章《信息视角的教育践行》的第3—5节。

    【学习体会⑫】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3.3  信息,教育理论的统一场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又在教育领域打开了新局面,并且,这次由信息技术所主导的冲击,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比以往更巨大猛烈的影响,教育也随之步入了我们称之为的信息化时代。

          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条件是教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必要的前提和支撑,转型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育行为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巨大活力,带来了教育应用中前所未有的高潮,呈现出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教育史上的各个理论的统一场,就是信息。教育史上的历次进步和革命与科学史完全不同的是,科学的敌人是老化的科学和过去的科学,而教育史上的历次革命都是回到过去的教育。僵化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官僚化教育从来不是真正的教育学家宣传的东西,它们为什么成为历次被革命的对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官僚和课堂容易被评估而不是对人有益。

          如果我们把教育还原成“信息对人的作用”以及“人对于信息的采纳”,本质上,教育这点事,看似复杂却又简单。

    3.4  一言难尽的师生比

          中国人喜欢评估,中国的社会结构基本上是外行领导内行,并不是内行自治,因此,外行要想管理内行,当然具有神秘感的数字,以及评估技术就大行其道了。

          这些年,教育部门一直将师生比作为财政配套的标杆,以及各个大中小学的考核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师生比,已经和世界接轨,如果不看其他指标,以外行的角度,2012年,我们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

          看班级规模,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美国中学平均班级规模为15到20人,中国达到50人。天哪,如果师生比相当,班级规模相差为何如此之大呢?

          在中国当老师,自然不比美国更轻松。美国孩子不用学12年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基本都是选修课。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体育、音乐、美术是教育部门的要求,而不是学生自己想干的,当然干不好。

          教育岂是一个简单的指标所能评估的?

    3.5 从贫民窟的墙洞电脑,到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奶奶云”

          苏迦特·米特拉的实验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贫困地区街面的墙上放置并打开电脑屏,同时装上可以使用互联网的电脑,然后离开。实验发现,对于一群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13岁的孩子,似乎不需要去教他们,他们会自己自学而学会使用电脑。

          苏迦特·米特拉对这些自我学习电脑的孩子们的学习进行仔细分析,有了惊人的发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发现了一个自组织的系统,教育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而学习成果是一个显性的结果,也许建构主义应该改写。”

          苏迦特·米特拉的系列实验的结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技术变革的今天:

          1.如果给定合适的资源,孩子们构成小组能够自适应和自组织地学习。

          2.建构主义理论被长期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理论,然而这些实验进一步可以重新定义建构主义学习:学习一个自组织系统。

          3.通过公共电脑的协作学习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学习不是强加的,因此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4.评价体系是获得的而不是强加的,因此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具有一种选择学习绩效的能力。

          5.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偏远程度成反比。

          今天,教育的本质也许就是解放人原有的内在能力,对于学校、教师和课堂,也许需要重新定义。

          中国人喜欢评估,这些年教育部门也一直将一些数字作为各个大中小学的考核指标。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指标所能考核评估的,它需要全面、科学、系统的考察评价。

          从苏迦特·米特拉的实验,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只要学生感兴趣,孩子们就很容易接受,越是没有成年人参与,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就越好。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体育、音乐、美术是教育部门的要求,不是学生自己想干的,学生当然学不好。随着信息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才认识到,教育真正的最高境界,是发掘学生自身原有的动力和天分,学生是内因,老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体会⑫】发掘学生的内在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i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