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在快学教育的复盘

我在快学教育的复盘

作者: 慧娟新媒体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10:22 被阅读80次

    去年11月-12月,我在快学教育工作了一个月。因为忙于制定年目标和进行年回顾,到今天才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回顾一下这一段的工作。

    自从我打定主意进入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从事中学英语教育之后,我一直找机会想进入课外辅导机构深入了解情况,积累行业经验。虽然前面也曾经在课外辅导公司工作过,但时间都太短,且并没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就是教学对象不是初中生,锻炼意义不大。

    去年我终于通过面试,进入快学教育,成为其中一名英语教师。现将那一段经历做一个回顾。

    一、目的

    我进入快学工作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课外辅导行业具体情况,积累辅导经验,因为我以前都是在学校任教,没有在课外补习公司工作的经历。我想知道自己能否适应在这类公司工作,能否在这个行业立足,在课外辅导机构当老师有什么要求,要做好需要做些什么,这个行业的产业链是如何运转的等。

    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在快学工作期间,我上过四次课,也听了六位其他老师的课,开过四次教研会,五位老师点评了我的教学,在自习室陪读三次,辅导十多位学生做作业。另外私底下也和其他老师沟通交流,切磋教学感受,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行业的理解更深了,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二、亮点

    1. 认真负责,努力工作

    我想这是作为一个职场人起码的要求吧。老板和上级交代的事,要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完成。无论是上课,还是辅导学生作业,我都认认真真,100%保质保量地做到最好。这也是我一贯的作风,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

    这里需要提一下,扎实肯干,积极主动地做事情,不仅体现在分内的工作上。对于分外的事情,或者领导并没有安排我要做的事情,只要有利于提高我的业务能力,有利于学习,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我也主动询问并积极参与。例如,有一次钱老师通知组里的其他老师开会,讨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业表现的影响”,但并没有通知我。我想这个话题很有意思,“非智力因素”现在也是一个热点,于是我问钱老师:“这个会怎么没通知我参加?”钱老师说我也可以参加,没问题的。通过后来参加这个会,我也了解到老师们在辅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非常有借鉴意义。

    还有一次,班主任拿来一份学生做的作业给钱老师检查,钱老师说她马上要去上课,这时我刚好有空,于是我便主动说:”我来检查吧!“经过和班主任沟通,原来这个学生就是昨晚我在陪读教室看到的很认真写作业的同学。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我发现了她的一些问题,包括书写方面,词组掌握方面等。这些都跟班主任做了交流。

     2. 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我来到快学教学部工作,同组教英语的还有陈老师和钱老师,虽然她们都是90后,比我小很多,但我刚来,在公司只能算新人,在上1对1辅导课,有效引导学生,在公司业务流程的把控上,她们比我强,我需要向她们虚心请教。所以,无论是课前准备和课后点评,我都认真听取两位前辈老师的意见,记下来,和她们仔细沟通,争取每次试讲课后都有改进和收获。而且,通过老师们之间的意见交流,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两位老师也通过听我的课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


    三、不足

    1. 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孤立,没有从系统和整体上来思考,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我上班的第一天,学管师就给我安排了一个学生上首课,上2个小时,准备时间只有一天。接到这个授课任务,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备课,把授课内容尽快熟悉,写好教案。这二十多年来的教书生涯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成了习惯反应,接到任务立刻执行。

    但我却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环境变了。以前是在学校,给学生授课,讲好讲差学生都得听,老师按课表上课,下了课走人,完成教学任务OK。一旦开始上课,老师就会至少上一学期,除非是在讲得太差,一般不会换人。在学校上课,老师占据主动,学生要尽力跟上老师的节奏和风格,当然老师也会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

    但是在培训机构,情况就不一样了。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一个学生就是一次盈利的机会,必须紧紧抓住。而学生具有完全的话语权,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授课不满意,可以选择不去听第二次,选择不交费,转而去别的地方接受辅导。

    在这种情况下,上课,尤其是上首课的目的就不是仅仅完成2个小时的授课任务,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留下来,让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感兴趣,喜欢老师,从而后面还想继续来听课,愿意掏钱买老师的课。

    所以,上首课的目的是抓住学生的心,让他对老师有亲切感,对学英语感兴趣,觉得在老师帮助下是可以提分的,原来英语也不是很难的,这个课有意思,老师有意思,又漂亮,嗯,下次继续吧。如果2个小时后,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你的首课目的就达到了。

    这个产业链的第一环就是老师通过上首课吸引学生,然后才有后面的付费购买课程和续费等,才有盈利。从这角度上来说,老师前三次课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对老师感觉良好,心情愉快,有自信。

    而我恰恰忽略了这点,只顾着讲知识,把所有知识点都覆盖到,把英语48个音素都讲完练完,每一个音标的方方面面都解释清楚,充分练习。然后还怕学生不明白学音标与单词学习的联系,又把十几种常见的音标与单词中字母组合的对应关系列出来,一一讲解。这样整个90分钟下来,学生头脑里装的太满,感觉要学的内容好多,记不住,有好多音自己都发不准。所以整堂课下来,学生肯定感觉不轻松,觉得好难,头大。那他下次还会来吗?事实证明不会了。

    2. 做事情只是单方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而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缺乏换位思考。

    凡是和人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双向思维既考虑你应该怎么做,还要考虑你这样做,对方是什么感受,对方能否接受?

    教育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老师工作的效果也是以“学生”能否接受,能否感兴趣,听得懂,学得会为标准。所以作为老师要避免只顾自己由着性子在台上讲,而不关注学生是否听得懂,听得轻松,能否听得进去。老师怎么讲,讲什么,都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方式,学会换位思考,老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一句话,以听众和用户需求为核心,满足用户需求的老师才是真正合格的老师不能自嗨!只顾着自己爽。

    想想以前做家教,我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博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成绩也有显著的提高,但往往和学生沟通少,只顾着自己讲,没观察到学生是否疲劳?是否真正懂了?也没和学生有互动,多提问,且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查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再或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提醒他记笔记,把重要的句子记下来。

    其实,老师的作用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和启发。很多时候,学生说“懂了”,不一定是“真的懂了”,有可能是”是懂非懂“,这时老师要追问一句:那你能否说下这个句子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选A错误?

    先引导学生说他的看法,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老师再补充。这样可能效果更好。例如前面提到的学生说她想学”音标“,老师就不要一上来就把所有音标列出来,拉开架势仔仔细细地讲解和练习。而是问:”对音标你了解多少?会写几个?能读出来吗?“

    所以,一堂课,如果一直是老师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安静地听,这堂课的效果是有问题的。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老师的话语不超过课堂语言的20-50%,学生说话的时间占多数。

    3. 在知识储备上还不够,对初中英语的教材和考点还很不了解。

    1) 这次在快学工作,我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培训机构老师一点也不比学校老师的工作轻松,甚至更累,压力更大。每到周六日,老师连轴转一下从早上8点一直上课到晚上9点,都是1对1,每位学生上2小时。平均每位老师周末两天上10-20小时。学生的年级跨度一般是全学段,比如从初一到初三,小学一至六年级,或者高一到高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把整个初中或高中的课本内容很快熟悉,每个知识点和考点都能很利索地融会贯通,单词语法等在各章节的分布和用法也滚瓜烂熟。一句话,这里需要来了就能用的老师,来了直接就能把所有活干好,所有内容通吃,不太有很多时间给老师边做边学,比如只固定上初一或初二的课,只需要先熟悉一、两本书,而是一来就所有初中阶段5本书很快摸透能上手。


    2)通过听这里几位老师的课,他们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   尽量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复杂问题,让课堂生动有趣。

    来机构补习的学生都是在学校跟不上老师节奏的,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内心多少有些厌学,不愿学习,想出去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如果讲课偏难,用一些学生听不明白的术语解释语法,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就更不愿意再待下去了,课堂对他没什么吸引力。

    对复杂的内容繁多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

    现在中学英语考试属于应试教育,无论是单词、词组还是语法,内容繁多,有很多条条框框,还有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易混淆句型,词组的扩展和衍生等,通过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考查,来拉开考生之间的档次。面对这写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和以不同试题为区分度的考试体系,那些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会感到头大。这时需要老师给他们搭梯子,帮助他们发现并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现在完成时常用的时间状语有哪些

    already,never,ever,just,before,once,twice,in recent years,recently,in the past/last two years

    现在完成时常用的固定句式有哪些?

    It is the most touching movie that I have ever watched.

    It  has been eight years since my grandma died.

    作文的三段式格式如何写?

    -总起(大帽子)

    -具体:人们是什么看法

    -再具体:我自己是什么观点

    -总结呼应

    * 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分得很细,根据考点来分

    非延续性动词与其它小词的互换,用于现在完成时,分三种情况:

    a.  buy--have :  I have had this book for one month.

    b.  die--be dead : My grandma has been dead for ten years.

    c. begin--be on :  The play has been on for 10 minutes.

     

    4. 与领导和上级的沟通上还缺乏技巧,在对不同沟通方式的深度解读上还很肤浅。

      1)在和跨部门的领导沟通上

    首先在课外辅导机构的生态链上学管师(相当于班主任)有很大的发言权,他有权最终决定某位老师是否达到正式上课的要求,从而决定是否给老师安排上课的学生。所以老师的授课与否都取决于学管师对老师教学水平的认可。

    我刚来的第一天,可能是看到我的从教经历比较丰富,学管师就给我安排了一位学生,让我第二天给学生上首课。

    上完首课,我马上问学管师学生有什么反馈?学管师说“很好!”。但过了两天,教学部的组长跟我说可能我还没有完全适应教辅机构的工作,我的首课没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事后情绪反应很大,退费了。我又去问学管师:“学生因为什么情绪反应大?当时不是反馈说很好吗?”学管说她目前也不清楚学生具体什么情况,等过几天与学生沟通后再告诉我。但后面几天我问起学生的情况,学管老师都说还没与学生联系,不清楚。这样两次问过没结果后,我也就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可能学生有个性,不是每个老师都能hold住的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备课,参与试讲和教研活动,听取组里其他老师的意见,精心打磨课程,为下一次首课做准备。但一连两周,学管师都再没给我安排学生上课。我主动去问是否有学生给我安排,她说好的,有补习英语的会及时与我联系。接着我去问学管部其他老师,他们也都答这两周确实没有补习英语的学生。我想既然这样,我先自己备好课吧。

    到了第四周,我听从了组长的建议,换了一种方式和学管部主任沟通,说:“我来快学已经有三周了,课也准备得差不多了,您看我下一步该怎么做呢?”她果然没让我继续等下去,让我准备一堂初中英语所有知识点的总结课。后来总结课因为时间仓促,加上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其他老师点评时指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在第二天的碰头会上,学管部门的一致意见就是我目前水平还没达到上课的要求,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会上,我再次问起四周前我上首课的那位学生情况,学管师面露尴尬,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谈了那天她在旁边听我讲课时的感受,大意就说我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改进,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多向其他老师学习。

    我到这时才明白,原来学管的意思是这样:她听了我的首课,觉得我没讲好,方法有问题,所以学生才退费。之所以没给我再安排学生,是因为她认为我的水平还没达到上课的要求,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们验收合格了,才能再次上岗。看来前面我一直没搞懂学管老师的真实意思,还以为是没有合适的学生,所以没给我排课。

    看来在沟通方式上,我确实和这位学管主任有很大的不同,我喜欢把观点直接了当地说出来,无论褒贬,而她偏向于把不太好听的话不当面讲,只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暗示。

    如果早一点明白这一点,早一点悟出学管的真实意思,我可能在后面上总结课时有所考虑,在授课内容的取舍上有所选择,选择自己更能驾驭的章节,更熟悉的内容来讲,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不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以她的安排为主。

    2)在和公司老大的沟通上

    那天在碰头会的结果就是学管那边暂时无法给我安排学生上课,还需要再学习磨练一段时间,等试讲课合格了,再正式上课。在这期间,我可以通过辅导学生作业来发展生源。

    通过在碰头会上的沟通,我感觉没能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究竟是学生认为我的水平不行,还是学管的看法?学生为什么退费?为什么情绪波动?

    对这个问题,学管不肯正面回答,我想到了直接去和公司老大沟通,看能否通过他来知道学生的一些情况。我还想知道老师正式上岗的流程,是不是教学部门内部通过了,学管部也认可了,才能上课?另外,我来快学将近一个月了,还没有正式上课,什么原因?这个情况正好向老板做个汇报。

    我去找公司老总谈话,老总觉得很奇怪。他问:“这个事为什么周老师(教学组长)不来找我?而是你来?”事后证明,我越过组长去找老板谈话这个选择,并不明智。谈话的第二天,我被通知去办理离职手续。

    在这家公司,老板主管公司整体发展,除了教学,还有大量管理工作,对教学的具体问题并不是很清楚,需要下属的教学和学管部门直接向他汇报。老师有什么问题,应该先找部门负责人谈,而不是跨过直属领导去找公司老大。看来这一点我忽视了。处理教师个别问题,并不在老板的主要工作范围之内。

    其次,有可能有些问题我有些钻牛角尖了,学管已经指出了我的问题,并且给了解决方案,我照着做就行了。至于学生什么看法,没有必要纠结。我只要试讲课在学管部门通过了,就可以正式上课。我的目的不就在于要拿到上课的机会吗?

    第三,我没搞明白最终决定老师可以正式上课的是学管部,所以老板要了解情况也只有向他们了解,而他们的态度已经在碰头会上讲的很清楚了。

    最后,老板要的是能为公司带来价值的人,一个老师一个月都没上课,没达到上岗要求,公司为什么还要留你呢?

    从以上事情可以看出,我在思维方式上,在抓问题的主要矛盾上,在理解事情的本质上,还需要很大的改进。


    四、为什么存在这些亮点和不足?

    一)为什么存在这些亮点?

    1. 个人本质决定的。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学生,同事,还是领导,对我的评价都是“认真负责”。我觉得这也是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把它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买了《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后,我做了盖洛普个人优势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我有“责任”的主题。看来“认真负责”这就是我先天的优势。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具有“敬业精神”。

    从我这些年的职场经历也可以看到,不管在什么公司,认真负责,怒力工作,吃苦耐劳,这些品质都是老板所欣赏和提倡的。我也因为做到了这些而受到了领导的尊重和称赞。其实,你是不在为老板打工,你是在为自己打工,用你的青春时光换行业经验和知识技能。

    2. 始终抱有“虚心学习”的心态,向比你高的人学习。

       刚进一家公司,你就是一个新人,不管你以前做过什么,在新公司,你就得向比你早进公司的同事请教,就得向人家虚心学习。为了尽快熟悉公司的情况和业务流程,尽快上手,你必须抱有虚心请教的态度,因为你就是零起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得学。来一家公司工作,首要目的并不是赚钱,更不是享舒服,首要目的应该是学习行业经验,为自己的能力成长攒积分,是自己增值。

    二)为什么存在这些不足?

    1.  视野和格局没打开,认知受限。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不重要,你和谁在一起才重要。

    参加工作这二十多年来,除了性格原因外,我都没有在同事中交到什么朋友,特别是能够在个人成长上给我提供宝贵意见的朋友。好像大家都安于现状,能有个铁饭碗捧着,整天就想着派给自己的活少点,工作轻松点,同时怎么尽量多捞点油水,使自己的腰包鼓点。在这种环境中,我也就慢慢只愿意呆在舒适区,只考虑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一辈子就呆在一家单位,直至退休。

    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就比较低,做到工作上不出差错,让学生满意,不被领导批评,和同事处好关系,这就可以啦。别的真没多想,也不可能想。下班后就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备下课,根本没想到要去学点什么,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个长远的规划,五年十年的目标是什么,这些压根就想不到。

    所以,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其实在教学水平上并没有多大长进,总是在一个学校待几年就离开,不停地换工作单位。直到2014年3月,看到一本书《趋势的力量》,才慢慢明白应该如何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上来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我这才看到了一条明白的通向成功的路,这才明白自己前期的积累是多么的薄弱,多么地没有战略眼光。

    2. 思维模式受限,看问题抓不到本质。

      这些年,回想起自己看的书,用手指头都数得过来,而且看了之后当时能想起来书里说的什么,但也只是限于复述大意,对自己没有什么触动,时间长了就忘了。书是看了但没有将书中的精华吸收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平时遇到过什么问题,也不深入思考,只限于把这个事给解决掉就行了,没有反思和回顾,从中吸取什么经验和教训,下次碰到类似的事该如何避免或改进,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的话来说,就是在进行“低水平的勤奋”,没有掌握底层规律,全都是就事论事。

     3. 没有注重情商的培养,在做人上能力欠缺。

        可能是性格原因,除了工作,跟周围人交流很少,信息来源渠道少,行为处事方面不够老道。很多时候,自己这样想的,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跟自己是同样的想法。

    平时说话办事都只关注内容,关注正确与否,没有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就造成一些误会,得罪一些人,但自己当时并没意识到。就像永澄老师讲的,“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事情本来这样做这样说是没什么大问题,但在对方看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或者别人并不买你的帐,因为你的方式让他感到不舒服,感到不爽。

    而很多时候,我们说话办事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让对方感觉良好,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意思,很有趣,他才愿意跟你继续谈下去。

    在这方面,我是很欠缺的。脑子一根筋,太直,太简单,没有换位思考,灵活处理。


       五、下一步的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我下一步打算:

    1. 夯实专业基础,把初中英语5本书全面复习一遍,扎扎实实备好课,熟悉重点考点。把重要知识点搞得滚瓜烂熟。

    2. 做思维模式训练,参考《零秒思考》里面介绍的方法,每天训练零秒思考。

    3. 做好反思日记的书写,每经历一件事,详细回顾得失,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4. 看《情商》,学习DICS,了解不同人格的沟通方式。训练换位思考和同理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快学教育的复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ip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