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看的书依然是《阅读的方法》,原来担心读完了没得读,现在看来近400页的书也不是那么容易读完的。一直都是随便翻开一节开始读,还剩几节没有读完。
昨天晚上还看了刘润老师跟罗老师关于《阅读方法》的交流。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从刘润老师提的问题,可以看出来文科生和理科生很不一样,刘润老师更多的时候是比较功利的读书方法,而罗老师更偏向于有趣、好玩、有启发。
刘润老师不理解罗老师为什么从读书读出那么多乐趣,还不理解罗老师为什么对细节记得那么清楚。听听另一个人的读书经历也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
摘录几段有启发的段落如下:
每一个重要概念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位伟大学者一生的心血。
“抽象”一节中说到。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私下里抱怨,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渴望是能发明一个像“熵”那样的概念。“熵"的概念支撑起来,包括热力学、混沌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结构、协同论、突变论在内的一众现代学科的大厦。所以我们要重视概念。
孔子提出的”中庸“,是要求一个君子不偏不倚,在复杂境遇中秉持细如发丝的黄金中道。而不是我们所说的,没有什么原则、圆滑事故、没主见或稀泥的意思。
语言是诗的尸体。
”凝结“一节中讲到”语言是诗的尸体“。说的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的诗意隐去,塌缩成干瘪的词语。
可以败,但是不认输。
”设定“一节中。说到日本人原先的设定是一个新型工业国,打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是可以轻易取胜的,而取胜之后是可以予取予求的,先在战场上赢一次,然后在谈判桌上再收割一次。
而中国人的战争逻辑是可以败,但是不认输。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的话。
所有好的情感表达文字都有同一个特点运用字词简单,表达感情克制,冰山下的汹涌,安静的绝望。
我们平时的兴趣爱好只能是享受,是感官接受外来的刺激,而兴趣和爱好是多了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形成了兴趣-能力的循环。
下周回到我的主题阅读清单上来。
网友评论